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 庞婷)外卖骑手、闪送员、网约车司机……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终日穿梭于城市的街巷之间,在户外奔波劳碌的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然而,由于他们大多未被纳入传统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一旦发生意外,本不宽裕的生活更易陷入困境。他们的职业安全,应该如何保障?

11月10日,在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清旺在回答央广网记者提问时介绍,2022年7月,在人社部的指导下,北京市率先在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等风险较高的行业,实施了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三年来,已先后覆盖美团、饿了么、闪送、滴滴出行、货拉拉等21家平台企业,累计参保157万人。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王清旺介绍,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适应新就业形态自由灵活、流动性大、线上接单等特点,采取按单缴费的参保模式,由平台企业负担支出。劳动者如果工作期间受伤,其看病和康复的费用就可按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因职业伤害死亡的,能够得到与工伤保险待遇同等水平的工亡补偿。三年多来,全市累计确认职业伤害1.18万件,先后为7700多名劳动者核定支付了相关待遇。

同时,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也根据平台企业“出险率”等情况,对企业实行浮动费率,这也促使平台企业更加重视职业伤害预防工作,通过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持续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优化接单机制等举措,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率。比如,北京市一家即时配送平台企业参加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后,劳动者职业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仅去年以来,每百万单事故发生量就下降11%。

“十五五”期间,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按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部署,进一步健全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一是持续扩大保障范围,推动即时配送、出行、同城货运等行业总体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进一步提高服务品质,对于小哥等群体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建立“小伤快赔”机制,实现轻微伤害事故理赔全程线上办理,简化程序。三是优化完善制度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动态调整费率水平,督促企业更好落实职业伤害预防责任,也保证工伤基金更加安全、健康地运行。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