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千行百业的当下,工业智能体作为融合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深厚工业资源的产业,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近日,专注于早期硬科技投资的北京水木华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木创投”)合伙人张静,从投资视角深入解读了工业智能体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图景。

立足高校科研 打造硬科技投资特色

张静介绍,水木创投作为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旗下的早期硬科技投资机构,自成立之初便肩负着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产品与企业的使命。通过资金支持,推动高校的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对接。

与传统的投资机构相比,水木创投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团队投资经理大多为技术出身,这使得他们具备独特的技术洞察力,能够精准地看懂技术、评估技术的潜力和价值。这种技术基因成为水木创投在硬科技投资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顺应技术潮流 布局工业智能体赛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水木创投敏锐地捕捉到行业趋势,将投资重点逐步转向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在产业上游,水木创投积极布局,投资了芯片制造中的关键打磨设备企业“华海清科”,以及光刻机核心部件供应商“华卓精科”,为芯片和光刻机等高端制造业的关键环节提供支持。

在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部件环节,水木创投同样精准发力,布局了我国北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加速进化”,以及机器人关节制造商“因克斯”。这些投资不仅完善了产业链布局,也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而在下游领域,水木创投注重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积极投资能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和集群,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洞察行业趋势 剖析工业智能体价值

张静认为,工业智能体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相较于以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制造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它不仅能够在提升生产效率和稳定产品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决策和分析应用。这种质的飞跃将为未来工业生产带来全新的变革,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然而,张静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崭新的时代从梦想走向现实,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但这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在工业智能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瓶颈。张静认为,当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首先,在产品生产制造的替代升级过程中,新技术与传统设备之间的融合问题亟待解决。技术升级往往伴随着替代成本和技术对接的挑战,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适配,这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其次,知识壁垒与人才稀缺制约着工业智能体的发展。目前,许多人工智能专家对传统工业制造领域缺乏深入了解,而工业领域的人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也相对有限。因此,亟需一批既懂AI又熟悉工业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来推动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第三,衡量工业智能体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为企业创造出价值。这是最硬的标准,也是解决所有瓶颈的最终动力。只有当工业智能体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竞争力增强等实际价值时,才能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把握投资逻辑 挖掘未来机遇

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张静分享了两个底层逻辑。

“第一,在工业的设计、生产、质检、物流、营销等全链条中,看AI能否助力效率的显著提升。这是衡量产品和企业价值的基本点。只有能够提高整个产业链效率的技术和项目,才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张静说道。

“第二,寻找能在经济模式、创新模式和技术模式上带来质变的创新项目。AI技术不仅仅是对传统工业的改进,更有可能引发产业生态的重构和创新模式的变革。我们要关注那些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项目。”

借助赛事平台 推动产学研融合

“水木创投”作为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工业智能体专业赛的协办方之一,张静对赛事寄予厚望。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赛事,学习各行各业中优秀团队的创新精神,了解不同领域在工业智能体应用方面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张静也希望借助赛事平台,推动清华大学的科研资源与工业实际场景深度融合。通过组织清华的学生、老师参与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张静表示,作为投资机构,水木创投愿与主办方、协办方携手合作,在助力大赛圆满成功的同时,共同推进工业智能体在中国的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他期待中国能在工业AI的浪潮中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路径,并在未来引领全球智能制造变革。

“工业智能体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通过资本的助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工业智能体一定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张静充满信心地说道。(来源: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

编辑:阮修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