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10月24日,记者在第二届生态治理(南森)大会上了解到,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十年”。

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项目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联合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是全球首批25个入选“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的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在生态领域贡献全球治理方案的重要体现。

记者了解到,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已推动建立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长期生态定位观测站网络,覆盖东北亚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联盟通过跨区域协同研究,解锁全球候鸟迁徙密码,为中华秋沙鸭、勺嘴鹬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提供科技支撑,让迁徙的“生态信使”有了更安全的家园。联盟将在未来十年开展“三大行动”。一是建设雄安迁飞通道大科学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候鸟迁徙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基础研究;二是推动“迁徙鸟类学”国际精品课程共建,培养青年生态保护人才;三是针对全球珍稀候鸟栖息地保护,开展技术援助与国际合作,助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程武表示,项目将“通过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中国智慧。

编辑:庞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