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10月19日,第八届(2025)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医用机器人类别赛在北京市昌平区举办。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规格最高的专业赛事之一,本次赛事由昌平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汇聚全国创新精英,共探产业发展新路径。
开幕式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本次赛事紧扣北京市区两级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以“关注实际需求,支持创新与转化服务,构建产业生态”为主题,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深度融合,致力于为昌平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注入动能。
大赛分为初创组与创意组两个组别,吸引TauRhythm、海豚伯恩、莱仕博医疗、国磁云数等优质创新医械企业参赛,参赛项目包含采血机器人、麻醉机器人、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等数十个医疗器械创新项目。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参赛企业和项目团队,赛事期间特别增设药监审评、当地产业园区、创新网等多家一站式咨询服务台,帮助参赛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加快项目落地进程。
开幕式上,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柳强介绍昌平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他表示,昌平区后续将打造“临床+投资+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的生态圈计划,围绕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强生态、优服务、促转化为核心,夯实产业根基、激发创新动力。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厚廷介绍,北京市药监局始终秉持“监管护航、服务提速”导向,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技术审评效率大幅提升,平均用时压缩至47个工作日。技术支撑上,综合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基地已投入使用,联合多部门为创新器械技术转化筑牢专业保障;成果转化环节,通过跨部门联动为项目提供全流程便利化服务,全方位助力产业发展。
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从行业协同视角出发,回顾赛事创办以来的成果,并强调联盟在“连接创新端与产业端”的平台价值。他表示,本届大赛服务进一步升级,不仅提供自有基金、代工平台、设计平台等配套支持,还与工信部、科技部深化交流,助力国际科技合作与项目落地。大赛组委会更以覆盖赛前、赛中、赛后的全周期服务,为医疗器械创新项目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自2018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前七届赛事参赛项目共5041个,决赛评出一二三等奖项目共计588个,赛后半年跟踪统计融资总额逾80亿元。本次赛事累计合格报名项目数量达907个,不仅发掘出一批具备产业化潜力的医械创新项目,更通过资源聚合,加速成果转化。接下来,昌平区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推动更多“赛场成果”变为“产业增量”。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