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 庞婷)到2027年底,科技创新领域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在京新设基金规模力争超万亿元;科技贷款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突破5.5万亿元和2.5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市各项贷款增速;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科技保险、科技型企业上市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10月16日,记者从《北京市关于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9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印发《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与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扎实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介绍,《实施方案》以加快建设完善首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核心,为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初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投入格局。
《实施方案》明确,将加强引入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明确提出推动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京津冀区域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等在京落地;到2027年底力争AIC在京合作基金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争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合作基金仅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参与设立等亮点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货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包括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推动银行丰富科技信贷创新产品,推动科技金融专营化专业化发展,深化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试点五条举措。
其中,明确提出力争每年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撬动相关贷款投放不低于1000亿元;建立“中关村领航积分”评价模型;支持银行探索为科技型企业提供5年期以上“科创贷”,用于创新研发活动并可按需无还本续贷;鼓励银行在科创资源密集区域设立科技特色支行,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对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全覆盖;力争2027年底在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的各项业务授信金额不低于1000亿元。
此外,要发挥资本市场的关键枢纽作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融资实施专人对接、精准服务;持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园REITs储备项目数量及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已上市REITs项目扩募。
支持科技保险更好发挥创新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保险公司优化升级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将北京市创新药纳入商业保险范围;研究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组建重大科技攻关保险共同体;探索支持保险公司设立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风险评估专业机构。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