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记者 庞婷)10月14日,京港地铁联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中心、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及就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在地铁14号线枣营站举办“感·触”京港地铁无障碍公益文化展。
地铁乘客驻足欣赏展品(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活动现场展出40余件由口足书画家、视障摄影师、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系听障学生及残疾人非遗手工制作者创作的绘画、摄影及手工作品。展览突破传统观展方式,采用多感官呈现形式,通过凸起线条、仿真模型、植物标本等设计,将作品转化为可触摸的立体形态,并配备盲文介绍,让视障乘客也能通过触摸“看见”艺术。
盲人摄影作品《盲路》(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盲路》拍摄者杨清风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央广网发 京港地铁供图)
现场展示的作品中,视障摄影师靠声音定位、凭感知构图,在他们的镜头下,地铁闸机、公交站牌、街角路灯、角落阳光……这些日常中最平凡的景物成为主角。《盲路》聚焦路面坑洼,配文“对于我来说,回家的路很短,又很长!”叩击人心;《有些光》捕捉大楼灯光,传递“照亮自己时无意温暖他人”的温情。
肢障乘客体验地铁无障碍服务(央广网发 京港地铁供图)
活动还邀请视障、肢障、听障乘客代表实地体验地铁无障碍服务。代表们从站外盲道、轮椅坡道开始,搭乘无障碍电梯,全程体验进站、购票、安检、候车等环节。在体验过程中,乘客代表提出多项建议,如在车站扶手增加盲文信息、在站台秩序引导中使用手举牌等,为地铁服务的精细化改进提供参考。
残障人士现场制作非遗手工艺品(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近年来,京港地铁持续推动无障碍设施优化,积极采纳乘客建议,营造更友好的出行环境。京港地铁总经理刘追明表示,今年计划完成大兴线3座车站的无障碍卫生间改造,更新4号线西直门站、菜市口站的升降平台,并在所辖32座车站的196处扶手上增设盲文标志。同时,优化4号线部分车站的盲道路径,使其精准对接宽体闸机,助力视障乘客顺畅出行。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北京市无障碍交通出行体系不断完善,已从“补短板”进入“提品质”阶段,城区公交车80%为无障碍车辆,轨道交通实现了基础设施、信息交流与服务多元保障,今年还将更新一批无障碍出租车,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务保障。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