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近日,以“光年织影”为主题的SS2026北京时装周时尚影像盛典在京启幕,这场由北京时装周组委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三方共同发起的影像盛典,以数字影像为核心载体,融合科技、文化与时尚,呈现出数字时尚产业的多元生态与未来图景。
SS2026北京时装周时尚影像盛典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科技+时尚”打造跨文化、跨媒介对话平台
北京时装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君介绍,SS2026北京时装周时尚影像系列活动,通过影像大赛、国际影像展、时尚影像盛典三大板块,聚焦“数字时尚”核心。活动设置两大特色单元,兼顾沉浸式体验与跨文化视角。VR/AR实验影像单元以VR/AR视频作品为媒介,让观众通过超感官体验感受数字与时尚的深度融合,从多维度捕捉影像与时尚的密切关联,实现“VR+时尚”的创新表达;“看中国·时尚密码”跨文化时尚单元集中展示外国青年以国际化视角创作的视频作品,解读中国数字时尚,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非遗、音乐时尚、数字生活方式等多元主题。
SS2026北京时装周时尚影像盛典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盛典现场,颁布年度影像大赛获奖名单,大赛自启动征集以来,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百余部参赛作品,最终有29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落地。
记者了解到,VR/AR作品是本次影像系列活动的特色内容之一,科技与时尚的交融使展览成为“跨媒介”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介绍,本次展会是一场“VR+时尚”的实践——秀场对普通人而言门槛较高,但通过VR技术将时装、数字时尚生活方式虚拟化,能让无法亲临的人“身临其境”,唤醒更多人对时尚的理解。
“青年创作者借助数字技术重新诠释传统美学,使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时尚表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风貌。”北京时尚控股公司党委副书记尹晓燕表示。
产教融合、跨界合作共探数字时尚新生态
记者了解到,本季北京时装周时尚影像系列活动,实现学术机构联合主导、产业资源深度介入、国际传播立体覆盖的创新模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与北京时装周组委会三方共建,将“非遗数字化创新”“时尚科技融合”“国际文化传播”三大战略具象化落地。
祁雪晶介绍,聚焦“数字非遗+时尚”命题,可以将传统非遗作为“中国故事”的靓丽名片,通过数字技术让非遗插上时尚翅膀。通过“数字纹样”,可实时将苏绣、云锦等非遗纹样转化为动态视觉符号,与T台服装形成虚实交织的叙事。这种创新模式不仅突破传统静态展览的边界,更催生“即看即创”的产业转化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时尚控股合作已迈入第三年,双方以“技术赋能、文化活化、人才共育”为核心,构建起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联动机制。“校企联动可以深度促进产学研融合,共推数字时尚产业迭代,共探数字时尚新生态。参与北京时装周能够助力我们持续迭代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范式,让教育更贴近产业需求,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祁雪晶表示。
王文君表示,在产教融合方面,本次北京时装周时尚影像系列活动做了很多突破,前期通过影像赛事活动广泛号召海内外高校青年创作者参与,同北京师范大学深度联动探索时尚影像产业发展路径,最终落地北京时装周国际影像展的舞台将成果呈现。未来北京时装周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整合行业资源,推动高校学术成果转化,携手合作伙伴培育优秀青年创作者,借助科技赋能与跨界融合,为时尚影像的未来发展与国际化传播开启无限可能。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