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记者 庞婷)日前,北京市门头沟区京西古道的青石板路上,一串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雨后的宁静。有人举着手机对着沿城门楼的匾额拍个不停,有人俯下身子对着千年蹄窝细细打量,还有人在铁铺匠前快乐合影——这不是普通的观光,而是门头沟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妙峰山镇举办的第二期“村跑×古道落日音乐节”活动现场。一场融合了古道探秘、农耕休闲、音乐狂欢的“打卡接力”,在这片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土地上热闹上演。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浅运动引深体验:打卡途中触摸“文化肌理”

这场“村跑”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局外人”。当天下午4点,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团队从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村委会出发,沿着打卡路线一路前行。他们详细了解此次“‘村跑’×古道落日音乐节”的活动思路与规划,并参观文创冰激凌工厂、古道博物馆等农文旅融合项目的生产建设情况。

雨后,室外温度清凉宜人,山间空气新鲜爽朗,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调研团队化身“特殊跑者”,与亲子跑团一起,在雨后山岚中穿越千年古道,从城门楼到牛角岭关城,沿途打卡铁铺匠、茶棚、八角亭等点位,触摸京西商旅文化的历史脉络,特写蹄窝、关帝庙匾额等细节,感受“古道西风”的厚重与诗意。

古道长廊青草丛生,听脚下石板轻响;铁铺匠旧址旁,文字石碑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昔日的锤炼故事;望仙阁飞檐凌空,登阁者凭栏远眺,一眼望尽缥缈远山……打卡镜头里定格的不只是风景,更是“诗画乡村”建设的生动注脚。

小点位显大文化:打卡路线里藏着“古今对话”

农耕园里的打卡更添生活气息,鱼菜共生区的温室大棚里,生态鲈鱼与蔬菜青苗相映成趣;蔬菜认领区的碧绿菜畦中,农家瓜果与田间花卉红缀绿连;房车露营基地的草地上,烤肉熏香与欢声笑语四处飘散;农用工具机械展示区上,游客驻足感受老旧物件的岁月时光;儿童乐园里,孩子们快速体验彩虹滑草的刺激乐趣;向日葵花海间,游客自拍留念享受田园风光的惬意……

这些散落在永定河农耕文化体验园各处的打卡点,像一颗颗串联起欢乐的文化珍珠,引得人们脚步不停、兴致不减。有人仔细规划路线,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精彩;有人呼朋引伴,在每个打卡点前轮流拍照,让镜头定格下此刻的笑脸与景致;还有人边打卡边记录,把眼前的新鲜事分享到社交平台,字里行间满是参与的热忱。

短旋律含长韵味:“村跑”与“村K”邂逅的“城乡共鸣”

傍晚6点,落日为农耕园镀上“金边”。舞台上的灯光渐次亮起,与天边晚霞交相辉映,一场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韵律的音乐节即将拉开帷幕。吉他弦的轻颤混着山间晚风飘向远方,鼓点声刚一响起,便引得在场众人不自觉地跟着节拍轻晃身体。

台上,民俗乐队奏响了带着泥土气息的歌谣,优美的歌声中满是对家乡的热爱;台下,不少年轻游客即兴加入,用流行曲调重新演绎传统旋律,新旧碰撞的火花让掌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当《最炫民族风》那动感明快的音乐响起时,全场手机灯光汇成星河,跟随歌曲节奏为乐队“打call”,城乡青年共同唱响对田园的向往。

这场活动把千年文化的历史肌理、乡村运动的青春活力、乡村音乐的动人旋律串在一起。当游客脚步与古道蹄窝、农耕脚印相互重叠,当朋友圈的点赞数变成周边消费的增长量,一幅有人跑、有人笑、有人为这片土地驻足的“诗画乡村”的图景徐徐展开。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