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时代召唤下,北京市石景山区历经十年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京西特色的群团改革之路,为首都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坚实的群团力量。

政治引领筑根基 组织覆盖显实效

十年来,石景山群团组织以政治建设为核心,筑牢发展根基。团区委创新“四带机制”,深化党团融合;文联强化文艺工作者思想引领;工商联构建“引、育、助、宣”机制凝聚民营力量;残联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将党的意志转化为助残实践。组织网络同步延伸:科协在重点产业建起40余个基层组织;工会吸纳1.2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侨联打造的“天翠侨苑”获评全国“侨胞之家”典型,“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群团组织”的承诺落地见效。

破立并举解难题 服务转型塑新局

面对“机关化、行政化”积弊,石景山群团锐意革新。工商联联合司法机构设立调解室,变管理为法治服务;残联实现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科协组织专家服务企业超2000家次,从“二传手”跃升为发展“主攻手”。针对“贵族化、娱乐化”倾向,文联推动8000余件作品从“象牙塔”走向街巷,团区委发动6000余名青年投身社区治理,让群团工作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效能跃升惠民生 多维体系强支撑

石景山区工商联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

服务半径不断延展,区红十字会4.1万名持证救护员织就生命守护网,工会“六送服务”惠及40万人次,妇联“巾帼车间”“小哥加油站”深入社会末梢。动员机制高效激活,侨联助力Hicool大赛项目落地,科协承办全国科普日主场,总工会锻造工匠人才梯队,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权益保障精准进阶,残联“十百千万工程”普惠残疾人,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赋能乡村文旅,标志着服务迈入品质化新阶段。

改革密码启新程 京西实践树标杆

石景山团区委在“社区青年汇”开展交友联谊系列活动

石景山群团改革的核心经验在于,以制度优势转化巩固政治保障,以需求导向迭代重塑服务体系——总工会“菜单式”培训、团区委“社区青年汇”、残联无障碍建设全覆盖等实践,无不彰显“群众需要什么,群团就提供什么”的核心理念。智慧赋能与组织韧性更添活力,“互联网+残疾人”平台、“云上侨之家”推动服务升级,新兴领域组织覆盖持续深化。

如今的石景山,劳模宣讲团走进人工智能企业车间,“云上侨之家”连接全球各地乡亲,群团组织已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这场改革在京西大地绘就了一幅政治引领、改革创新、服务升级的全景画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坚实的群团力量。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