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 庞婷)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京津冀三地构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础资源库,截至目前,三地已实现近1700万家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团体等各类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

2024年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共同编制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元交换规范》《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应用规范》发布实施。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秉持协同发展理念,通过构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础资源库及制定实施两项协同地方标准,在身份认证、安全核验及数据共享应用等方面实现创新性突破,有力推动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的应用进程,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紧密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京津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础资源库。通过共享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团体等各类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为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业务协作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实施标准,京津冀三地已实现近1700万家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团体等各类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在开展企业监管工作中,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查询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记录,从而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利用三地共享交换的数据资源,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多项专题分析工作。例如,“京津冀经济与社会重点领域发展”专题分析,通过对三地企业数据的分析,为京津冀区域的绿色转移、优势产业的资源互补以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效疏解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三地还开展了“首都都市圈企业发展”专题分析,为首都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结合京津冀共享数据,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优化“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功能,实现企业“异地领取”营业执照。这一创新举措,为群众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就近办”企业登记服务。例如,一家企业在北京市申请注册,通过“e窗通平台”可以在天津市或河北省领取营业执照,真正实现“数据跑路、快递跑腿、群众坐等”。

在北京市综合监管数字化建设中,市场监管部门利用京津冀三地共享数据及在京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埠机构统一代码信息比对服务,有效解决在京外埠各类机构作为监管对象的数据准确性问题。这一举措,助力监管对象基础库建设,为监管对象和检查任务提供了准确定位支持。例如,在开展市场监管工作中,通过比对外埠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可以准确识别监管对象,提高监管的精准度。

三地还将加强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例如,三地可以共同开展市场监管执法行动,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编辑:朱冠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