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获悉,11月15日北京进入正式供热阶段。2025至2026年采暖季,北京市城镇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10.7亿平方米。其中,居民约7亿平方米,备案供热单位1100余家。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供热办副主任尹波介绍,为做好冬季供热运行服务保障,北京今年实施“冬病夏治”消隐950余项,老旧供热管网改造1300余公里,既有建筑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3000余万平方米,以及对供热系统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十月中旬以来,北京市加密开展气象会商,及时启动供热系统试运行,试运行期间供热单位加强入户巡检和系统调试,解决系统问题。北京市已于11月15日开始正式达标供热,住宅卧室、起居室的室内温度不低于18℃,目前全市供热整体平稳。

尹波介绍,正式供热期间,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还将与气象部门加强沟通,提前向各区和供热单位发布降温或雨雪等气象预警,切实做好保暖保供工作。市、区城市管理委将督促供热单位做好精准调节、安全运行和接诉即办,提高服务质量;各供热单位全员到岗到位,主动服务,加大设备设施巡检和室温抽测频次,持续做好系统调节,及时响应市民诉求;全市45支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在岗待命,备足备齐物资设备,做好准备应对供热突发事件;各能源供应企业强化能源联合调度,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力以赴保障首都供热安全稳定。

京能集团北京热力总经理助理、生产技术部经理吴洪文介绍,在供热运行方面,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管辖范围内所有用户已按用热需求全部平稳接入供热系统,整体生产运行有序可控。为应对供热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企业优化应急保障布局,设立6个应急保障驻地,组建15支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实行24小时全天候待命机制,确保抢险人员、设备、物资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正式供热后,北京热力将持续聚焦市民用热需求。”吴洪文介绍,一方面加密供热设备设施巡检频次,对管网、换热站等关键点位开展常态化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另一方面将密切跟踪天气变化趋势,动态优化供热运行策略,精准调整管网参数,实现“室外气温波动、室内温度稳定”的保障目标。

京能集团北京热力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姗介绍,为应对热线高峰,本月北京热力96069服务热线升级启用AI智能语音机器人。本次升级整合75个基础业务场景与31个核心业务流程,用户可通过拨打96069热线实现人机对话,通过语义识别进行派单或转人工,提高热线接听率。热态调试启动至今,AI自动处理用户诉求11710件,占热线诉求总量的34%。

“号召广大市民参与节能行动,供热期间减少开窗通风频次和通风时长,从小事做起,节约用电、用气、用热,养成节约用能的良好习惯。”尹波提醒,正式供热期间,若家中出现室温不达标、跑水漏水等情况,可直接拨打小区供热单位或者供热管家的服务电话报修解决;如供热单位未及时处理,可拨打市、区供热服务监督电话进行投诉。

编辑:庞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