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厅内,中国、德国跨境医药健康行业人士围绕欧洲市场准入等议题深入交流,即便到了茶歇环节,大家探讨的话题也离不开“出海”;报告厅外,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达航点已覆盖欧洲、亚洲、大洋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
11月3日,被誉为“中国药谷”的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举办“第三届中德跨境医药健康行业双向奔赴合作交流会”。会议地点在大兴机场航站楼内的木棉花酒店,距离“中国药谷”20多公里,距离停机坪只有几百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把这场交流会选在机场航站楼里,是想释放一个鲜明信号——从北京大兴出发,各类药企都可以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希望企业家们与“中国药谷”一道,在开放合作中与世界共享红利。
据初步统计,现在“中国药谷”已有20余家企业成功拓展海外市场,上百款产品成功“出海”。比如,百奥赛图已建立起完善的全球化网络布局,公司整体销售额近七成来自海外业务,仅今年上半年,这家公司与海外药企达成的可披露合作交易总额就达数百亿元;民海生物把疫苗卖到了东南亚、中东、南美,“新型疫苗国际化产业基地”启用后,更要吸引全球科学家团队来到大兴,共同打造全球疫苗创新中心……目前,“中国药谷”已经梳理出众多成功案例,今年还优化升级推出了“全链条出海服务平台”。
有35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驰誉国际。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是注册在“中国药谷”的中药龙头企业,2025半年报显示,公司境外市场营收5.92亿元,同比增长21.52%。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时期,同仁堂不仅要让更多产品“出海”,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更要继续扩大中医药文化和同仁堂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刚成立10多年的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今年拿下了金额超千万元的海外订单。然而,此前几年,公司在海外市场收获的几乎都是小订单,尽管蓝海很广阔,但一直没激起什么“水花”。公司负责人说,今年订单大幅提升背后,除了企业自身产品过硬,更离不开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全链条出海服务平台”。
政府引导、平台赋能、多方协同……今年优化升级后的“出海”平台整合了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海外机构等多方资源,构建起政策支持、专业服务、企业实践相互赋能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可以让阿迈特这样的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告别“单打独斗”,园区内很多有“出海”经验的企业,也都会无私提供渠道,让更多中国产品走向全球。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宪颖表示,“出海”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对药企而言,要打磨出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能力;对“中国药谷”来说,越开放,发展越有活力。
“十五五”期间,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将聚焦破解企业“出海”堵点,联动多部门组织“出海”服务系列活动,围绕海外注册、数据合规,知识产权布局等提供全流程指导。同时支持企业参与各类国际展会、对接全球优质资源,以“一企一策”精准赋能,推动企业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品牌“出海”升级。(记者 陈强)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