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10月24日,第四届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会上发布了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执法跨区域协作、联盟倡议行动等多项改革和发展成果,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助推区域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会议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区域通办”事项清单发布环节,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曹妃甸经开区、石家庄经开区、德州经开区等10个经开区联合发布涵盖近2000项事项的“区域通办”清单,覆盖市场准入、项目落地、资质认证、人才服务等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提供政务服务协同保障,标志着政务服务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

会议现场,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天津市武清区、廊坊经开区、河北雄安新区代表共同签署《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执法协作意向》,建立“信息互通、监管互动、过程互助、结果互认、经验互鉴”的执法协作新机制,着力打造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执法协作意向》明确,通过建立全领域案件线索畅通移送机制,确保跨区域违法线索按注册地原则高效流转;构建一体化综合协作体系,通过信息互通、政策联动实现资源互助;规范异地涉企检查程序,明确互相认可管辖权及执法结果。未来,联盟各经开区将在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协同执法能力,促进京津冀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

作为京津冀营商环境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大会之一,大会始终紧扣国家发展导向、立足京津冀发展所需,为京津冀三地开发区研讨沟通、互学互鉴、联动发展提供了优质交流平台。

编辑:庞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