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3月1日,由《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主办的《风物》第二季创作座谈会暨风物盛典活动在京举办。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风物》第二季总导演吴敬介绍,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档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点纪录片,《风物》力图用独具特色的精美镜头、贯穿古今的风物故事、地跨南北的格局视角,展现中国大地独具特色的风物特产。近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的《风物》第二季节目,通过挖掘稻米、菌菇、海参、棉花、羊肉、葡萄和茶叶七种代表性的时令特产,展现其深层的文化逻辑、历史根脉和生活智慧,描摹出一幅幅鲜活的“中国风物版图”,打造了一部影像版的“国家风物画卷”。

活动现场,四川熊猫谷农场创始人张玉波和云南风羽慢城农庄创始人陈代章两位“风物创业者”,通过现场视频连线方式讲述了他们如何借助当地特色风物,创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他们中的一位是生态学博士,把论文写到了中华大地上,到乡村扎根创业;另一位是金融高管辞职创业,分别用梦想诠释了新时代新农人对土地的热爱。

《风物》第二季融媒项目负责人王世强透露,《风物》第二季无论是内容质量,还是数据表现,观众口碑、排名和收视率均获得不俗的成绩。表现在大屏电视端,收视率数据保守估计达到15亿,相较《风物》第一季取得了数倍的增长。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全国旅游标准委员会主任孙若风在座谈会上表示,地方物产和旅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风物是家乡的味道,可以成为城市品牌的形象,比如春节期间火爆的哈尔滨冰雪经济中,各地游客和在地主人,分别被冠以小土豆、小砂糖橘这类风物作为标志性符号。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