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个地区辐射160个帮扶县的科普公益项目——如何点亮320万乡村师生的科技梦?

中国自动化学会(CAA)持续深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于2024年启动“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项目,2025年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升级项目模式,构建“科普资源下沉+师资能力提升+科技教育项目赋能”系统化的帮扶模式。截至今年9月,已组织60余位科普专家在四川省昭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甘肃省永靖县、贵州省水城区、云南省广南县、重庆市巫溪县、浙江省桐乡市、青海省共和县、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天津市滨海新区、山东省济宁市、湖北省咸宁市、河北省威县、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和岚县、陕西省米脂县和柞水县、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和库伦旗、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尼玛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25个地区的84所中小学开展了163场报告,线上线下共覆盖突破500万人次,同时项目还特别注重“线上+线下”培训,共培训中小学教师约2110名,为他们提供宝贵的科技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县域地区科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高端资源硬核配置:赋能160个帮扶县科技教育

中国自动化学会(CAA)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在各省科协和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下,由CAA普及工作委员会及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推动,构建“科普百人团”资源网络和辐射网络。

专家阵容为60余位科普专家领衔的“科普百人团”,涵盖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确保科普内容的趣味性与科学性。

覆盖规模包括25个地区。自2024年4月以来,从内蒙古凉城到陕西米脂,从湖北咸宁到河北威县,从香港澳门到西藏拉萨和尼玛县,从四川昭觉县到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从甘肃永靖到贵州水城,从云南广南到重庆巫溪,从浙江桐乡到青海共和县,从陕西柞水县到新疆洛浦县……走进乡村、走进藏区、走进帮扶县、走进少数民族、走进特别行政区……跨东西越南北,只为讲好一堂人工智能启蒙课。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覆盖教育薄弱地区,精准联动帮扶县代表,辐射其他帮扶县全面做科技教育加法。

活动设置科普讲座构建知识桥梁、科技教师培训夯实师资基础、AI素养评价体系精准定位青少年能力、拔尖人才探学营激发创新潜能、大学生支教注入新鲜活力、科研课题推动教改深化等六大核心板块。

创新模式:三维帮扶+双轨落地 留下“带不走的资源”

1.讲座+培训+课题:构建科技教育生态链

专家科普讲座用“生成式AI”“机器人编程”等案例,将“大模型”“神经网络”转化为青少年易懂的语言;开发图形化编程、Arduino机器人等公益课程,线上线下培训2110名教师;扶持学校开展科技课题研究,联动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形成“学生作品—教师教案—校本课程—科研论文”四级成果库。

2.线上+线下:突破地理限制

西藏拉萨某校学生通过帮扶县活动直播,发现同一个案例不同专家分享带来的不同感悟。

除了线下科普讲座和教师培训外,帮扶县7名优秀学生代表分别被推荐免费到上海交通大学或中国科学院大学参加人工智能探究性学习训练营(AI探学营)集中营地学习,学习后的课题有望被筛选为优秀项目进行集中展示。

温度叙事:当科技之光穿透群山 一场讲座照亮一个少年的眼睛

在云南省广南县,17岁的钱泗锦在实验室里调试着海洋垃圾分类机器人的代码。这台机器人的“眼睛”——多模态传感器,正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水面上的塑料瓶与鱼群。

“《三体》里的NPC,让我看清了AI的未来。”钱泗锦的AI启蒙始于《三体》。书中申玉菲的体感服能将虚拟世界的触感真实传递,这个设定让他第一次意识到:“AI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能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2025年,“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走进广南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专家原魁研究员带来一场“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机器人”讲座,演示了机器人都能够做什么等。钱泗锦的灵感被点燃:“如果AI能模拟海洋环境,为什么不能让它直接‘看’到垃圾?”在教师指导下,他联合同学启动“海洋垃圾分类机器人”项目获技术突破,用树莓派搭载多模态传感器,结合YOLOv8算法,实现塑料垃圾与生物的精准识别。“以前觉得AI是‘别人家的科技’,现在我知道,它也能为我的家乡守住一片蓝。”

“当AI能理解孤独,科技才有了温度。”陕西汉中镇巴中学的田航杭,曾以为计算机科学只是“写代码”。直到“科技教育乡村行”的专家展示一款AI心理陪伴机器人,他第一次发现,技术可以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传递温暖的伙伴。田航杭的AI实践始于校园。用树莓派+MYSQL搭建学校门禁识别系统,解决传统刷卡易丢失的问题;开发广告拦截工具并开源至CSDN,获千次下载;受项目启发,他开始研究“AI情绪识别”,设计能通过语音语调判断用户情绪的聊天程序。

“我奶奶总说‘机器哪懂人心’,但我想证明‘AI可以更懂我们’。”田航杭的代码里,藏着对技术的独特理解——科技的温度,藏在每一个为用户考虑的细节中。正如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在AI探学营活动开幕式的发言,他鼓励孩子们要积极从AI的“使用者”蜕变为“设计者”,习得AI之“术”,更悟得科技向善之“道”。

未来展望:从“扶智”到“扶志” 播种科技报国的种子

通过活动、课题、选拔等规划实施,建立“160县帮扶方案库”,定期回访更新需求;通过“AI核心素养普适性测评”追踪学生成长;通过科技课题,提供给学校用于开展科技教育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学资源和相关技术环境、教具的支持,确保科普资源“用得上、留得下”,形成可持续的乡村科技教育生态。

如何加入“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项目

申报对象: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单位、科协、团委体系单位提出申请,每个地区至少3至5所中小学校参与。

活动形式:线下讲座+线上直播覆盖,支持“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模式。

截止时间:活动周期是每年4至11月,于当年9月30日前提交申报材料。不定期审核申请材料,原则上先申请先审核及早安排。(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

云南省代表活动现场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