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工委会主任、复旦大学张军平作年度工作总结时重点提到“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公益活动”。2024年度“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公益活动”以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为目标,利用中国自动化学会丰富的专家资源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优势,讲好一堂人工智能启蒙课。28位自动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走进全国10个省市区,开展了68场科普报告,惠及师生数万人次。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持续开展高质量科普活动,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培育更广泛的人才基础,中国自动化学会开启“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公益活动”。
2024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公益行活动的科普报告专家组一般由2至6名专家构成,既有来自大学科研院所的教授学者,也有中小学一线的教学名师,他们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普公益讲座送到一个个中小学校,活动累计现场听课1.02万人,在个别具有网络条件的地区同步直播科普讲座,直播参与人数10.6万人。此外,活动还线下培训了660名教师。
科普百人团的2024足迹
2024年4月上旬,在山东省济宁第一中学任城校区,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少远以《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为题作科普知识讲座,带师生认识从物理自动化、信息自动化到知识自动化的自动化发展历程,讲解网络把系统的每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大系统的分布式控制模式。
李少远作《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科普讲座
在山东省济宁实验中学,CAA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副校长袁中果作《中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基础》主题讲座,他从人脸识别、“九歌”写诗、“文澜”作画等身边的人工智能谈起,详解了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指出AIGC是人工智能1.0进入2.0时代的重要标志。
袁中果作《中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基础》科普讲座
4月中旬,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四所小学里,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广明带来题为《魅力机器人》的科普讲座;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梦晗以《睁眼看世界:未来有AI》为题给青少年讲解学习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价值;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防科普委员会研究员、副秘书长马娟娟解析《未来已来的无人系统》;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高凯带同学们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
谢广明作《魅力机器人》科普讲座
张梦晗作《睁眼看世界:未来有AI》科普讲座
马娟娟作《未来已来的无人系统》科普讲座
高凯作《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科普讲座
5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副校长金鑫以《科技创新的新思路——AI改变生活》为主题,引导学生从生活的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并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改变生活。
金鑫作《科技创新的新思路——AI改变生活》科普讲座
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的三所中小学校,复旦大学副教授赵卫东给孩子们生动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应用》,带孩子们了解AI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靳聪带孩子们领略《AIGC课堂实践——奇妙的文生音乐之旅》,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前沿应用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查成林给同学们带来《从有限计算到无穷想象》的思维启蒙课,他为同学们勾勒出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宏伟图景,带孩子们畅想“硅基生物”离我们还有多远。
赵卫东作《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应用》科普讲座
靳聪作《AIGC课堂实践——奇妙的文生音乐之旅》科普讲座
查成林作《从有限计算到无穷想象》科普讲座
在河北省威县的三所小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秦曾昌作《有限计算到无穷想象》科普讲座。他从古代计算器讲到现代计算机,再讲到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罗素悖论、汉诺塔问题、抽象与模拟等案例,介绍逻辑与计算思维以及人工智能的历史。
秦曾昌作《有限计算到无穷想象》科普讲座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老师贾媛媛在威县第七小学分别为老师和学生作了两场讲座。在面向老师的讲座中,她以《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探索和思考》为题,用丰富的案例引发老师对于人工智能教学相关技术应用的思考,提出应注重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应用,讲解这些应用背后的实现流程和经典的算法知识,以提升核心素养。
贾媛媛作《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探索和思考》科普讲座
6月,在陕西省米脂县的四所中小学,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田锋作《从人类文明与工业革命发展看教育发展》的主题报告,他从人类进化发展史的角度,讲述教育的重要性及发展变化,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研制的基础教育知识森林学习系统、教育质量大数据平台、学生画像与关爱系统等。
田锋作《从人类文明与工业革命发展看教育发展》科普讲座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张新以《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为题作报告,他从选苗子、出点子、想法子、走路子、搭梯子、推才子等六个维度,阐述了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路、路径和方法。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五中学老师刘学瑞以《基于智能化应用的课程构建与探索》为主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入手势识别和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
张新作《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科普讲座
刘学瑞作《基于智能化应用的课程构建与探索》科普讲座
在澳门和香港的中小学校里,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熊璋作《与人工智能一起成长》的主题报告,解析了在教育新生态中,应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把师生从过去以知识传递为导向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求知探索和解决身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在香港的圣公会何明华会督中学,深圳市龙华区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黄秉刚作题为《从“自然语言处理”洞察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的专家报告,他从图灵测试和早期自然语言处理常式引入,讲到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进化路径,并分析OpenAI的GPT和Sora的进程和原理。
熊璋作《与人工智能一起成长》科普报告
黄秉刚作《从“自然语言处理”洞察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科普报告
9月,在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的五所中小学校,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德刚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前沿关键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创新应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下一代互联网研发中心副研究员龚超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工作与教育的范式,并解读“人工智能+”如何通过跨领域的创新实现更有效的教育实践。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国家精品课程《人工智能》主讲教师陈白帆生动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历史与发展、基础原理、伦理思考以及未来展望;长沙市周南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彭艳芳介绍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的方法,讲解如何开展主题设计项目制探究式课堂教学,还分享了教师自我成长的方法与策略。
徐德刚作《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发展》科普报告
龚超作《与AI同行:AIGC为孩子插上创新之翼》科普报告
陈白帆作《开启智能之旅:人工智能基础与未来》科普报告
彭艳芳作《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科普报告
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的中学,CAA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希未给师生们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是什么》的讲座。他从“工具”这个主题开始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从而引出人类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而梳理了工具的进化历程,并带领着同学们推导出结论:人工智能就是工具智能,也就是机器智能。来自拉萨市实验小学的援藏信息科技教师王军为尼玛县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一堂充满趣味的人工智能启蒙课,他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引导孩子们理解“人工智能”这个词,为同学们生动地解释了AI如何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和经验,模仿人类的思考与决策过程。
刘希未作《人工智能是什么》科普报告
王军作《人工智能启蒙》科普报告
在拉萨的小学,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从K12、K16和K21教育体系的概念介绍到大模型技术和RAG(Retrieval—Augmented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系统。他表示,未来的学习将更加依赖人工智能,学生的数字化同伴和数字老师将伴随终身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未来的学校将更加注重“平行教育”,即学生的数字化身份将在虚拟世界中继续学习和进步。在拉萨的小学和中学,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委员侯增广从触觉的原理和感知“图灵测试”入手,介绍医疗机器人、康复医疗机器人的原理和研发过程,为师生们展示人工智能在医疗专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和无穷价值,同时也对脑机接口及其所带来的伦理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王飞跃作《人工智能与K21教育:智慧社会的平行学校与平行师生》科普报告
侯增广作《智能机器人》科普报告
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和岚县的13所中小学里,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教师、国家优秀科技辅导员王强讲述了AI绘画的发展和AI文生图背后的奥秘,并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案例,激发孩子们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五中学信息科技中心主任、国培计划专家讲师张冰通过丰富的实际生活案例,带领同学们认识AI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背后的奥秘,激发起同学们对未来科技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牛昕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科幻电影入手,带孩子们分析识别身边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导孩子们思考人工智能如何实现各种神奇功能,从而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资深科技教师张敬瑄作题为《多彩大自然》的科普讲座;资深科技教师剡旭晶作题为《低碳生活》的科普讲座。
王强作《人工智能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普》科普报告
张冰作《神奇的人工智能》科普报告
牛昕仑作《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普报告
每场讲座之后,兴趣盎然的学生们常会踊跃向专家提问。“AI能判断人们是否说谎吗?”“AI‘音乐创作’是否会存在侵权?版权怎么算?”“AI可能会拥有情感吗?特别是仿人形AI?”专家们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感到欣喜,并在有限的时间内作了耐心、精准的解答。
李少远发言
在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平行会议“科学家与青少年科普”会议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少远对参与公益活动的专家们致以最深切的谢意,同时表示自己会继续支持和参与相关的活动。(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