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在四川昭觉启动
为进一步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沉优质科普资源,中国自动化学会(简称“CAA”)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开展2025年“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通过联动国家160个帮扶县所在10个省(市)开展科普工作。
4月18日,2025年“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开启。活动当天,科普百人团专家带着对乡村教育振兴的热忱,走进昭觉中学和昭觉县东方红小学,为中小学生带来人工智能启蒙课。活动通过科普讲座、互动问答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点亮乡村课堂,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活动吸引300余名师生现场参加,15万余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昭觉中学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明杰,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辜彬,四川成都七中八一学校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周由,凉山彝族自治州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马燕春,凉山彝族自治州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唐德强,昭觉县委常委毛勇,昭觉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依比继东,昭觉县昭觉中学校长边希出席活动。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致辞
李少远表示,“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在2024年发起,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委会和普及工委会承办实施,已在全国13个地区完成68场次科普报告。中国自动化学会以科技教育为纽带,搭建城乡教育对话的桥梁,让科学思维成为乡村青少年改变命运的“金钥匙”,用科技之光点亮更多乡村课堂,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能种下科学梦想,树立“以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明杰致辞
郑明杰表示,新修订的科普法强化科普社会责任,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为科普事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科学技术普及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抓手。“让我们携手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用智慧浇灌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昭觉中学校长边希致辞
边希表示,“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衷心感谢中国自动化学会及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对昭觉教育的深切关怀,各位专家怀揣着‘将学术成果根植于祖国沃土’的崇高情怀,来到一线课堂,以实际行动诠释‘科技惠民’的庄严承诺。”他表示,学校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携手构建“高校—县域—学校”的科技教育共同体,让更多前沿知识扎根山乡课堂,让更多山区孩子拥抱科技未来。
李少远作主题科普讲座
活动期间,李少远为孩子们带来了“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动力”和“系统是如何实现控制的?”主题科普讲座,让孩子们总览人类自动控制和智能科技进步的历史,激发他们探索科技的热情。周由以“机器之眼:机器如何识图辨物”为主题,生动解读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原理和应用案例。原本深奥复杂的原理,在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同学们豁然开朗,并积极互动。
周由作主题科普讲座
下一步,中国自动化学会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合作,通过举办“科普百人团”活动,覆盖国家160个重点帮扶县,让科技之光能照亮更多乡村课堂,助力偏远地区孩子心中播下科学梦想的种子,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期待活动打破时空壁垒,实现优质科普资源顺畅流通;借此契机培育本土科技志愿服务力量,让科技教育在乡村深深扎根。
2025年“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四川昭觉县”公益活动由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凉山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昭觉县科学技术协会、昭觉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共同承办,CAA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工作组、昭觉县昭觉中学和昭觉县东方红小学协办。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公益活动举办,点亮乡村科技教育之光
为进一步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沉优质科普资源,中国自动化学会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开展2025年“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河池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大化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科普百人团一科技教育乡村行·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公益活动。5月8日,科学家引领科普百人团“线上+线下”开讲,走进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大化瑶族自治县实验中学、大化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三小学和大化瑶族自治县新城小学“讲好一堂人工智能启蒙课”,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了解人工智能的平台,将科技送到孩子们的身边,提高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兴趣。
公益活动现场
在活动举办期间,多位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普专家怀着对乡村教育的赤诚之心,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齐聚大化。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张倩,河池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黄雷,大化瑶族自治县党委常委、副县长杜春贵,以及大化瑶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蓝雅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一同见证这场科技教育公益盛事的开展。
杜春贵表示,科技教育对于乡村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探索科技的奥秘。随后,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自己对科技的热爱以及对本次活动的期待之情。广西科协科普部部长张倩宣布2025年“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公益活动正式开始。科普专家们分别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主题讲座。
公益活动现场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唐素勤以“人工智能与未来生活”为主题,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她通过展示AI在医疗、交通、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让同学们看到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公益活动现场
复旦大学副教授赵卫东带来“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应用——语音处理”的讲座。他详细介绍了语音处理的多种类型,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语音降噪等。在讲解过程中,赵卫东通过丰富的案例,让同学们了解到语音处理技术在语音助手、智能家居控制、自动驾驶、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同学们被这些神奇的技术深深吸引,积极提问,与专家展开互动。
公益活动现场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查成林以“从有限计算到无穷想象”为题,从我们身边常见的AI应用引入,如智能音箱、人脸识别检票进站等,让同学们感受到AI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AI文生图为同学们生成未来职业照,并和他们开展了有趣的互动。接着,他介绍了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历程与技术路线等,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导同学们思考计算机如何从有限的计算到实现无穷的想象,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
公益活动现场
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综合组主任肖蓉蓉则聚焦“STEAM+AI 之创意编程的探究与实践”,向同学们介绍了常见的儿童编程种类,如创意编程、创客编程等。她通过展示各类创意编程作品,包括辅助学习类、人工智能交互类等,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编程的魅力。肖蓉蓉还分享了优秀编程作品的创作方法和“AI 智能体五步学习法”,鼓励他们动手实践,尝试进行编程创作。
此次活动采用线下讲座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各学校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积极参与互动问答环节,与专家们进行深入交流。据统计,现场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4000余人,大化瑶族自治县内通过各校组织观看直播的师生人数达6万人,报告直播共吸引超20万人次在线观看学习。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公益活动的举办,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师生们提供了一次接触前沿科技知识的宝贵机会。通过科普专家的精彩讲座和互动交流,激发了乡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梦想的种子。未来,中国自动化学会携手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将继续推进该活动,覆盖更多国家重点帮扶县,让科技之光点亮更多乡村课堂,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和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
合影留念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甘肃永靖县”公益活动举办,点燃乡村科技教育热情
为进一步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沉优质科普资源,中国自动化学会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开展2025年“CAA科普百人团一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临夏州科学技术协会、永靖县科学技术协会、永靖县教育局共同承办“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甘肃永靖县”公益活动,5月13日,科学家引领科普百人团“线上+线下”开讲、走进永靖县黄河中学和永靖县三峡中学“讲好一堂人工智能启蒙课”,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了解人工智能的平台,将科技送到孩子们的身边,提高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兴趣。
活动现场
活动当日,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孙登军,临夏州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马俊峰,永靖县科学技术协会、永靖县教育局及永靖县黄河中学相关负责人等出席活动,永靖县委常委、副县长人选赵俊岩发表致辞。
活动中,科普中国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孙强,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创客工坊负责人向金分别带来精彩的主题讲座。
孙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祛魅”为主题,为同学们深入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他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当下发展状况讲起,通过列举DeepSeek等热门模型,分析其流行原因,让同学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有了初步认识。在介绍发展历程时,详细梳理人工智能从萌芽期到如今大模型爆发式发展的各个阶段,使同学们清晰地了解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其中的演进脉络。他还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面临的风险,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这一前沿技术,启发大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向金则围绕“人类学习与人工智能”展开讲座。他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随后深入探讨人类学习的本质、过程以及存在的误区,引导同学们反思自身学习方法。通过对比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向老师帮助同学们理解两者的差异与联系。结合AI时代背景,探讨教育面临的挑战,如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授哪些内容以及如何教学等,并分享未来职业规划相关信息,让同学们提前了解不同职业在AI时代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做好准备。
两所学校的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互动问答环节。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专家展开交流,表现出对科技知识的强烈渴望。此次活动采用线下讲座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据统计,报告现场800余名师生参与,直播共吸引了超20万人次在线观看学习。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贵州水城区”公益活动圆满落幕,科学种子播撒黔中
2025年6月11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的“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走进贵州水城区,通过“线上+线下”专家科普讲座与教师实操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在六盘水市第七中学、水城区第一实验中学同步开展人工智能启蒙课。活动吸引600余名师生现场参与,直播观看量突破206万人次,覆盖贵州及全国多省,激发了帮扶县青少年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与热情。
活动开幕合影
6月11日上午,贵州省六盘水市科协党组成员、市科技馆馆长王胜利,水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教育工委副书记付正先,水城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家,水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六盘水市水城区第一实验中学校长童启炼,六盘水市第七中学校长曹思云等领导出席活动。付正先表示,科普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激发科学兴趣至关重要,此次活动为水城区师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的平台,是弥合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契机。
活动现场
在专题讲座环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魁为孩子们带来了“机器人怎样‘看’世界”和“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机器人”主题科普报告,报告围绕为什么研究机器人视觉,什么是机器人视觉关键技术,及机器人视觉技术发展趋势三个角度,通过生动的案例解析机器人视觉技术原理,带领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的“眼睛”,了解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知识。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特聘专家、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龚超则带来“AI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从历史演进到前沿趋势”主题报告,从历史脉络到前沿趋势,从早期的图灵测试、专家系统,到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崛起,深入浅出地描绘人工智能的演进图景。他与同学们还分享了AI前沿趋势,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如多模态融合、智能体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其带来的伦理与社会影响。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从“理发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到“机器人能否拥有情感/意识”“AI如何改变未来职业”等问题,专家们以专业视角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学生提问互动
6月11日下午,龚超在六盘水市第七中学开展教师专题培训,以“AI+教育:DeepSeek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DeepSeek的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的沉浸式教学,为教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DeepSeek赋能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助力教学的诸多应用场景,助力水城区信息科技教师们精准提升AI赋能课堂的创新教学能力。
100余名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培训现场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水城区师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的平台,更通过“高校—县域—学校”联动机制,为当地科技教育注入持续动力。未来,“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将持续深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助力青少年成长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云南广南县”公益活动举行
“我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机器人!”“绝不能被AI造反取代!”“科学家故事比公式更激励人心!”……科普报告刚结束,云南边陲小城校园里便回荡起少年们铿锵的感想发言,这更像是令人动容的科技宣言。这股青春热忱,如春风般拂去科普百人团星夜兼程跨越黔滇的倦意,更映照出边陲学子以创新叩击未来的蓬勃志气——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科技火种正悄然燎原。
6月13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在云南广南县成功开展。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一线名师走进广南县四所中小学校,通过系列科普讲座活动为当地师生带来前沿科技知识,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据统计,现场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3500余人,报告直播共吸引超20万人次在线观看学习。
活动开幕合影
6月13日上午,活动开幕式在广南上海新纪元实验学校(九中)报告厅举行。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队长贾兴勇,文山州科协主席黄庆辉,广南县副县长农嵋麟,广南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曾翔,广南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昭平等领导出席。农嵋麟表示,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南县科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此次活动通过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为乡村青少年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的平台,对培育本土科技人才、推动县域科技教育发展意义深远。
农嵋麟致辞
在科普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原魁为九中学子带来“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机器人”主题报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原魁生动地介绍了什么是机器人、我们为什么要做机器人、机器人都能够做什么等相关知识。
原魁做科普报告
紧接着,六盘水市第八中学一级教师许婷带来“程开甲——隐姓埋名的核司令”科普报告。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与音频,许婷介绍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的求学和科研历程。初一学生农昊阳在报告后表示,“跟程爷爷读大学时相比,我觉得我们现在太幸福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许婷做科普报告
在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龚超则开展“AI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从历史演进到前沿趋势”主题报告,以历史时间轴为脉络,从图灵测试谈起,龚超梳理了AI从符号主义到深度学习的演变,并以当前大语言模型DeepSeek为例,展望未来趋势。通过互动演示,学生们直观感受到AI如何从“笨拙”走向“智慧”。
龚超做科普报告
下午的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在广南县第一中学校海洋图书报告厅,许婷为高一学生继续讲述科学家精神,随后原魁带来“机器人怎样‘看’世界”进阶课程,通过红外传感器、3D摄像头等设备实操演示,揭示机器人视觉技术的奥秘。
其他学校线上集中观看学习
活动期间,专家团队与各校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在超过2000名小学生的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校操场上,当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时,龚超以“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做很多做不到的事,但人类特有的同理心与创造力永远不可替代。若将自己的本事和人工智能的本事结合在一起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这种人不会被替代”的回答引发深思。当被问到“机器人是否可以当宇航员遨游太空”问题,原魁以智能汽车为例,给出肯定答复。孩子们兴奋地表达自己将来要做出造福人类的机器人。
现场提问互动
与此同时,龚超在九中报告厅为全县180余名信息科技教师开展教师培训,以“AI+教育:DeepSeek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指导教师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优化教学设计。广南县城区第一小学校教师曾云江表示,“通过这次AI大模型的学习,把这个大模型的应用结合教学实践来操作,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提高。”
180余名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培训现场
此次活动通过“专家科普讲座+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双轨并行模式,不仅带来前沿科技知识,更通过教师培训和学生普适性测评等多元方式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广南县留下“带不走的科普资源”。这场科技与教育的双向奔赴,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智慧动能。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重庆巫溪县”活动开启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支教活动
7月14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巫溪县科学技术协会、巫溪县教育委员会、巫溪县上磺镇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AICE测评工作组、CAA 3D打印与社会制造专业委员会(筹)、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巫溪县中学校、巫溪县科技馆协办的“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在重庆市巫溪县正式拉开帷幕。
7月14日一早,科普百人团专家携手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前往重庆市巫溪县上磺镇羊桥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沈震,北京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高凯,分别为羊桥村小学生带来主题科普讲座。
高凯带来“初探人工智能”科普报告。报告梳理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以及技术的演进路径,同时列举了当下主流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实现原理,及文生视频、智能PPT生成等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高凯做科普报告
沈震则以“3D打印与社会制造”为主题展开科普报告,从3D打印是什么讲起,到详细介绍3D打印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包括个性化玩具、医疗模型、飞机制造等。他表示,3D打印能促进社会制造模式的发展,通过分布式打印网络,能够方便地实现个性化的定制,“从想法到产品”的距离越来越短,个人用户的创意能得到充分发挥。
沈震做科普报告
活动当天下午,“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暑期支教活动启动仪式在巫溪县科技馆举行,巫溪县科协主席金庆武发表致辞。他认为,此次活动对于巫溪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专家们带来的先进科技理念和知识,将为巫溪县青少年打开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新窗口。
启动仪式上,沈震、高凯再次登台,为此次活动招募的巫溪学子开展科普讲座,并在巫溪县中学同步进行。他们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科技知识,激发了学子们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讲座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学生们积极踊跃地举手参与互动。
本次活动还联合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组织由8位大学生和1位辅导员组成的暑期支教团,经过遴选和培训后,为巫溪县科技馆招募的60位小学生带来持续一周的编程课程,他们将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编程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统计,三个场地报告现场近400名师生参与,直播共吸引超20万人次在线观看学习。巫溪县科技馆馆长王全辉表示,科技馆作为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后续活动中,将严格按照活动安排,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并依托活动资源,为巫溪县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科技、学习科技的机会和平台。
“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与实践大讲堂”——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浙江桐乡市举行
8月16至17日,“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与实践大讲堂”(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浙江桐乡市乌镇专场)——作为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教育大会核心平行会议,在桐乡市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举行。
本次平行会议为期1.5天,共8场科普报告,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活动旨在面向中小学教师、科普工作者等,通过前沿技术的通俗解读与生动案例分享,探索从兴趣激发到创新实践的全链条路径。来自全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报告进行深入交流。据统计,现场近100名教师参与,直播共吸引超20万人次在线观看。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担任本次平行会议的主席。张军平作题为“人工智能的边界”的报告,系统阐释了AI技术在15个基础学科及多个应用领域的现状与前沿挑战。讲座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自动驾驶、专家系统等核心领域,通过案例分析揭示AI在医疗诊断、跨语言交流、内容生成等场景中的技术瓶颈与伦理边界。
张军平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明作题为“基于真实应用场景探索AI人才培养路径”的报告。在报告中,他系统分析真实场景的技术需求、业务痛点及场景适配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性认知培养框架,结合AI技术实践应用,使学生形成多维度理解并获得启发,进而激发内在学习与探究动力,最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白明作报告
温州科技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谢作如的报告主题是“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他介绍了清华团队研发的通识教材,这套教材针对当前AI教材内容与信息科技课程边界模糊、对AI本质理解存在偏差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该方案构建了分阶段的能力培养框架,引导学生从使用AI工具、调用AI模型,逐步过渡到训练简单模型;设计了符合不同学段认知特征的课程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AI技术的能力。
谢作如作报告
青岛市李沧区海诺学校副校长李靖作题为“GAI赋能家庭教育”的报告。他探讨了当代家长面临辅导能力不足、亲子冲突、焦虑、时间精力有限等困境的问题,介绍了教育需求从封闭到 OMO 融合等路径实施,阐述AI家庭教育特点及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强调家长需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引导者。
李靖作报告
深圳市福田小学副校长刘翀以“新时代劳动教育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融合”为主题,针对传统劳动教育中安全事故频发、课程单薄、成本高昂等痛点,以“安全化设备+体系化课程+多维度评价”重塑劳动教育生态,通过构建“必修课普及+选修课深化”的阶梯式课程体系,并通过“联创→智造→评价”的三步路径落地,为培养“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
刘翀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胜灵的报告主题是“生成式AI赋能学科教学场景创新”。王胜灵深入剖析了大语言模型的核心能力与教育应用价值,探讨了生成式AI对教学方式、教师角色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刻影响。她以具体案例来呈现试题智能生成、趣味教案创作、教学图画自动生成、文本转微课等典型场景下生成式AI的使用,展示技术如何从抽象概念落地为教学全流程的高效工具。
王胜灵作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林晓以“AIGC技术及其应用探索”为主题,分析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所带来了新挑战。她首先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AIGC技术的基本内容,接着详细分析了AIGC技术在影视、娱乐、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了AIGC技术可能存在的风险。
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科学主任张中华的报告主题是“解码AI心智:从计算基石到想象之翼”。张中华从哲学视角探讨想象,阐述其作为人类创造力的源泉;通过追溯从算筹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揭示让机器进行计算所经历的漫长探索。她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兴起,揭示了AI的本质为“机器获得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机器如何实现自我学习,最后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张中华做科普报告
本次平行会议也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 ·浙江桐乡市公益科普大讲堂”。自2024年来,中国自动化学会启动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活动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为核心,组织40余位专家走进全国18个省市地区的65所中小学,开展了104场科普报告,线上线下覆盖师生300万人次,并为1900余名教师提供了师资培训,真正将人工智能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乡村与山区课堂。
本次平行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交流,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科普实践。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中小学课堂,科技之光必将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用智慧与创造力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未来,中国自动化学会还将汇聚更多专家、教授与教师的力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惠化、均衡化发展。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青海共和县”活动举行
金秋九月,全国中小学迎来开学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 也于同期拉开帷幕。9月8日至9日,“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携手4位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兰州理工大学金川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李策,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妍,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特级教师谢作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常建强,为青海帮扶县的中小学生定制“新学期AI第一课”。本次活动旨在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沉优质科普资源,将人工智能的前沿知识与创新理念带到孩子们身边,提高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兴趣,提升其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活动开幕式现场
本次活动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海南藏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共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共和县教育局、共和县科学技术协会、共和县城北新区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共和县中学、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共和县民族中学共同承办,以 “线上 + 线下” 联动形式,在共和县城北新区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共和县中学、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共和县民族中学开展人工智能启蒙课程。活动现场汇聚1600余名师生,线上直播观看量近35万人次,辐射青海及全国多省,有效激发帮扶县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科技探索热情。
薛换芝致辞
共和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薛换芝,共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彭毛扎西等领导来到活动现场。薛换芝在致辞中表示,科普教育是培育青少年创新思维、点燃科学探索热情的关键抓手。本次“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不仅为共和县广大师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的优质平台,更对弥合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共和县科技教育工作注入新动能。
李策做科普报告
在专题讲座环节,李策以“机器人为何有智慧”为主线,为学生们进行讲解。他不仅回顾国内外机器人从自动装置、工业领域到服务与仿生的发展历程,梳理人工智能从符号主义到统计主义、从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与大模型的演进脉络,还深入解析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的“智慧”运作机理,同时聚焦具身智能、鲁棒性、数据与算力、对齐与伦理等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刘妍做科普报告
刘妍在现场作报告,聚焦“简单AI场景”与课堂应用,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到AI赋能全球、驱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她进一步解析AI核心价值——优化效率、助力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认为AI是延伸人类能力的工具,并非替代者,展望未来需全社会共同引导其健康发展。
谢作如做科普报告
谢作如在报告中系统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脉络。讲座以AI的起源与定义为起点,结合达特茅斯会议等关键历史节点,清晰剖析“设计派”与“学习派”两大技术范式的差异与演进逻辑。内容深入浅出,谢作如巧妙设计“真人模拟神经元”“文本分类”等互动游戏,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的核心原理具象化;同时引入生成式AI的前沿应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AI与人类未来的关系,点燃初学者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与探索热情。
常建强做科普报告
常建强在报告中表示,AI 时代下,创新与发明能力如同“超能力”,能帮助人们在未来脱颖而出。很多人觉得“发明创造”高不可攀,仿佛专属于科学家,实则不然——发明有不同难度级别,像游戏打怪升级般,靠逻辑思维就能逐步实现。如今有了生成式 AI,发明更简单日常,人人都能当“小小发明家”。让复杂发明过程变得清晰有趣、易操作,让你从“学知识”变身“创知识”。
共和县面对面科普活动现场
活动开展的同时,青海省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囊谦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等多地积极组织中小学观看,现场氛围热烈。多地联动的观看形式,真正打破地域与形式限制,让知识分享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充分发挥科普活动的辐射力。
本次活动为青海帮扶县的学生开启前沿科技之窗、注入科技教育活力。今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得到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的高度重视。此次“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青海共和县”活动安排在青海开学第一周且恰逢教师节,为师生送上特殊礼物,同时9月还将在宁夏、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开展活动。“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长期坚持的科普公益活动,未来将持续聚焦重点帮扶县,下沉高端科研资源,培育青少年科学思维与素养,助力其成为科技创新后备力量。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宁夏西吉县”活动完成
2025年9月11日,宁夏西吉县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盛宴——“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宁夏西吉县”公益活动。活动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共同主办,是“新学期AI第一课”的特别策划活动之一。该活动组织CAA科普百人团4位专家,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袁巩生,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妍,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特级教师谢作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常建强,专程为宁夏西吉县5所学校中小学生定制人工智能科普课程,推动高端科技资源深入乡村一线,助力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认知水平与核心素养,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活动开幕式现场
本次活动由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西吉县科学技术协会、西吉县教育体育局以及西吉县第八小学、西吉县第五中学、西吉县第一小学、西吉县第二中学、沙沟中学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活动以“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方式,深入西吉县5所中小学校,讲授人工智能启蒙课程。现场吸引2000余名师生踊跃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23万人次,辐射宁夏全区及全国多地,形成“一地启动、全网联动”的科普效应。
丁力东致辞
活动当天上午,西吉县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丁力东,西吉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正才,西吉县第八小学校长赵晓强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词。丁力东表示,此次“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普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的生动实践。西吉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资源相对薄弱,此次活动专家们的到来犹如一场“及时雨”,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对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袁巩生做科普报告
在专题讲座环节,袁巩生作主题为“会听会看会说会画的人工智能”的专题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作系统阐述。他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会听、会看、会说、会画”四大能力。“会听”指语音识别技术,“会看”涵盖图像与视频识别,“会说”涉及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会画”则指基于文本生成图像的能力。报告结合实例与互动,引导听众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与实际应用,并围绕“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与人类不可替代的价值”展开探讨,鼓励大家积极面对科技发展,善用人工智能工具共创智慧生活。
刘妍做科普报告
刘妍作主题为“人工智能如何让世界散发活力”的专题报告。她以典型AI应用场景为切入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生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报告进一步阐释人工智能在效率提升、创新推动与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强调人工智能本质是增强人类能力的工具,而非替代品,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引导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健康发展。
谢作如做科普报告
谢作如在主题为“AI趣味之旅:机器学习初体验”的专题报告中,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定义、关键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展望。讲座通过“真人模拟神经”“文本分类”等互动环节,将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等抽象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践体验,并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应用,最终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关系,激发在场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与探索意愿。
常建强做科普报告
常建强作主题为“AI 时代下的创意觉醒:用数学思维重构我们的奇妙生活”的专题报告,强调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发明能力已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他表示,许多人将“发明创造”视为高不可攀、仅限于科学家的活动,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发明创造存在不同难度层级,可通过系统化、逻辑化的思维训练逐步实现,其过程犹如游戏中的进阶挑战。当前,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发明创造变得更加平易与日常,人人都具备成为“小小发明家”的潜力。常建强通过将复杂的发明流程转化为清晰、有趣、可操作的实践内容,助力学生实现从“知识学习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角色转变。
西吉县面对面科普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中宁县等22个县区积极响应、广泛动员,有序组织全区超百所中小学校上万名中小学生同步收看活动直播,现场学习气氛浓厚、反响热烈。这一跨区域、多会场的协同学习机制,有效突破地理与资源限制,大幅拓展优质科普服务的覆盖广度与传播效能,充分体现科技教育公平共享的理念。
其他帮扶县学校集中线下观看科普活动直播
这场“AI科普盛宴”不仅为西吉县青少年打开通向未来科技的大门,更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探索出一条“高端资源下沉、多方协同联动、长效机制保障”的乡村科技教育新路径。作为今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施行后、中国科协首个“全国科普月”中的重点项目,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周密部署、有序推进,特别选定在新学期伊始与教师节交汇这一重要时段,为西吉县广大师生送上一份别具匠心的科学贺礼。
同时,“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于9月在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多个西部省区持续开展,该活动是长期科普公益项目,持续将高端科研资源下沉至县域中小学,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助力创新后备人才培育。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内蒙古库伦旗活动举行
2025年9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第二中学迎来“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桂美将、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张慧妍及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副校长、北京大学国优计划讲师金鑫三位专家,在库伦旗三所中小学校开展9场次科普讲座。现场气氛热烈,900余名学生代表参与其中,直播观看量突破60万人次,形成“一地启动、全网联动”的科普热潮。
活动开幕式现场
活动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携手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联合主办,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库伦旗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
赵刚致辞
9月15日上午,库伦旗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库伦镇党委书记赵刚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库伦旗二中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王伟主持会议。赵刚在致辞中表示,库伦旗乡村科技教育仍是发展重点,相关资源与青少年需求存在差距。此次“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践,为库伦旗青少年带来前沿科技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激发科学兴趣具有深远意义。希望同学们珍惜机遇、积极参与,树立科技报国理想,也希望老师们以此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桂美将做科普报告
在科普报告环节,桂美将以“医生的‘科技队友’是谁?共探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故事”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应用前景,让师生们对这一前沿科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报告围绕手术机器人提升手术精准度、降低操作难度的核心价值,按细分领域阐述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与临床普及情况,探讨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在减创伤、促康复方面的探索等。报告最后对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使同学们大开眼界,对手术机器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张慧妍做科普报告
张慧妍在报告中聚焦人工智能在水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巨大潜力,激发师生们对科技改善生活的美好憧憬。报告围绕水生态的监测与治理问题,介绍显微镜观测图像与视频处理用到的多种AI智能识别与建模算法以及设备的研发,从水生态领域的应用需求与问题出发,探究人工智能技术为水生态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金鑫做科普报告
金鑫开展了以“科技创新新思路——AI改变生活”为主题的讲座,巧妙融合互动体验与实例解析,带领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他以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学生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为参照,引导现场学生从身边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尝试结合AI技术构思解决路径。为让“科技改变生活”的理念更易理解,他还结合AI老年人防跌倒系统设计、基于AI视觉的青少年情绪监测、AI 手语翻译等贴近生活的实例,直观展现AI技术在民生服务、健康关怀等领域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库伦旗面对面科普活动现场
此次“新学期AI第一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梦想的启航。活动不仅在库伦旗3所学校现场进行,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吸引内蒙古自治区内其他地区的师生同步观看。
商都县希望小学组织320名学生观看直播课
此次活动的举办,标志着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在推动乡村科技教育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接下来,“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于9月科普月活动期间,继续在陕西、新疆等多个省份持续开展,该活动是长期科普公益项目,持续将高端科研资源下沉至县域中小学,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助力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合作科教实验室项目,为更多乡村地区带去科学的福音,共同点亮乡村的科技梦想。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陕西省柞水县活动举办
全国科普月,围绕乡村科技教育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携手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的“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系列活动陆续展开。2025年9月17日,该活动由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在陕西省柞水县举办。本次活动的报告专家为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马红亮,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孙俊梅。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曹文举,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副部长杨军胜,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文强,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王书华等领导出席,柞水县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王华岁主持开幕仪式。
活动开幕式现场
此次活动,3位报告专家分别围绕机器人、机器学习、智能驾驶等主题,在柞水县实验初级中学和柞水县城区第二小学开展了6场精彩纷呈的科普报告,为陕西帮扶县的中小学生量身定制“新学期AI第一课”。现场1100余名学生代表积极互动,线上观看直播突破48万余人次。
王书华致辞
在活动开幕致辞上,王书华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送科技、送知识”的公益行动,更是对柞水科技教育的精准帮扶,对柞水青少年科学梦想的有力点燃。
曹文举致辞
曹文举表示,当前乡村青少年对前沿科技认知不足、实践机遇匮乏。“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缩小城乡科学教育差距。科学教育意义重大,期盼科技工作者与教师重视支持,创新教法融入日常,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为培养杰出科技人才厚植根基。
侯增广做科普报告
在报告环节,侯增广以“医疗机器人的过去、现在、将来”为主题开展科普报告,以“何为幸福?愿不愿去医院?未来是否想成为医生?”这三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开场,巧妙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对疼痛触觉的体验。随后,在讲解医疗健康机器人时,通过展示实际应用案例和智能模型,让学生们直观了解到自动化机器人系统如何在手术操作、康复护理等医疗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马红亮做科普报告
马红亮在主题为“机器也能学习吗?”的科普报告中,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机器学习如何使计算机突破仅能执行固定指令的限制,使其能够像人类一样,借助海量数据自主挖掘规律、探索答案,并在不断试错中持续优化性能。他表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以及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赋予计算机强大的智能,使其在图像识别、语音理解、天气预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能力,甚至在棋类博弈中也能与人类高手抗衡。
孙俊梅做科普报告
孙俊梅则以“智能驾驶背后的秘密”为题聚焦智能驾驶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学生们穿越时光,回顾了智能驾驶技术从早期天马行空的设想一步步落地为现实的历程。在讲解车辆如何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实施控制时,孙俊梅巧妙运用生动类比,让复杂原理变得直观易懂。此外,她还结合生活实例,列举了智能驾驶技术的诸多应用,展现其实用价值。
柞水县活动面对面现场
活动在柞水县的落幕,意味着2025“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项目已全面覆盖16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所在的10个省份,但这并非意味着项目结束,而是全新征程的激昂开篇。未来,中国自动化学会将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各方力量并肩同行,持续优化活动范式,拓宽合作边界,将优质科技教育资源的甘霖播撒至更多乡村热土。(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