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自2022年起启动青少年人工智能辅导师与裁判员的培训工作。2025年1月,随着DeepSeek—R1大模型(以其卓越的代码能力与中文理解力)的发布,学会组织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的科技教师,基于其3个月的教学实践检验,共同开发《大模型课程》专题,并已将其纳入第202505期培训体系中。该课程旨在帮助教育实践者掌握AI大模型核心技术,切实解决其在教学创新与科研效率提升中面临的痛点。

《大模型课程》视频可在智向未来—科教资源服务平台上免费学习,对应如下课程摘要描述:

课程1:AI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温婷婷)

探讨大模型技术(如DeepSeek)在教育中的发展趋势,包括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硬件整合、多模态教学场景等,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

课程2:如何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AI元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温婷婷)

学习利用DeepSeek快速生成教案、课件及分层习题库,结合“精准提示词”设计技巧(如“角色+任务+要求”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结构化整合。

课程3:利用AI完成教学科研课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袁继平)

本课程内容包括选题优化与文献综述生成、研究框架智能设计、跨学科教学案例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学术规范与伦理审查,配套AI工具实操演练。

课程4:利用DeepSeek大模型完成教学科研课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袁继平)

本课程以“教学可落地、科研能出成果”为核心,通过DeepSeek大模型解决教学与科研中文献综述耗时费力、数据分析门槛过高、跨学科案例开发困难和学术规范把控模糊的核心痛点,助力科技教师成为AI+教育融合创新的关键推动者。

课程5: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贾媛媛)

参与“AI+教育”工作坊,学习Prompt工程与数据可视化技能,建立个人数字成长档案。

课程6:AI智能体的应用与搭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贾媛媛)

AI智能体的应用助力教育教学,利用coze平台搭建智能体或智能应用帮助老师完成答疑。教师借助cursor平台助力备课教研。

课程7:跨学科融合课程设计(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王贤灿)

通过大模型整合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资源,设计多主题综合课程(如“探索自然奥秘”),优化资源筛选与难度适配。(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