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昌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景区开幕。本届论坛由1场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5场文物展览和4个模块系列文化活动组成。主题论坛举办期间,将举办“明韵风华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和“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专题展”,国内10余家文博机构共100余件精品文物将齐聚明十三陵,实现文物“走出去”和“请进来”。

霞帔作为我国古代妇女的帔服,出现在南北朝,隋唐时盛行。宋代将霞帔列入礼服,明代继承发展,属命妇之特赐。因其美如彩霞,故名霞帔,也称为“霞披”“霞帛”。为了使霞帔平整地下垂,遂于其底部系以帔坠。已经发掘的宋、元、明墓中,由于霞帔是丝织品多不易保存,以金、银、玉为质的帔坠却得以保存了下来。宋、元、明墓中已经出土的帔坠,主要有金、银、银鎏金、玉几种质地,以金银为多。

明代的帔坠一般高9厘米左右,纹饰中只有一只禽鸟,凡雕出对禽纹或非禽鸟纹的帔坠,倘非皇室所用,则时代均应早于明,而且还可以根据所饰禽鸟推测其墓主人的身份。这时的帔坠顶端有孔,孔中穿金系,有的附有挂钩,称作“钓圈”,佩带时更为方便。

本次展出的霞帔坠通高17.1厘米,柄长17.7厘米,器身为桃形,顶部以金链与花托形四叶相连,上端再以金链与带钩形提梁相系,器身两侧分别镂刻二龙戏珠及海水江崖和云纹。一侧中部嵌珍珠1颗,四叶用金丝掐制成细密的叶脉纹,中心嵌红、蓝宝石。

这件霞帔坠是皇后着常服时佩戴的饰品。霞帔坠系在霞帔的下方,其功能是保证行走时,霞帔不会随着衣服的流动发生偏移,当落座、起身时,霞帔又能平展地贴附在衣服上自然下垂,不会产生褶皱,所以霞帔坠确保了礼服时刻呈现出平直端庄、严谨整洁的形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制定了等级森严的冠服制度。霞帔除用于皇后常服外,也用于妃嫔、公主、命妇的礼服,依等级不同而纹样有别,坠子的材质也各不相同。

佩戴霞帔坠的基本步骤:

1、首先,穿上合适的霞帔衣。霞帔衣通常是一种宽大、长袖的华服外套,需要将其穿在身上并调整好位置。

2、将霞帔坠悬挂在胸前。霞帔坠是一种坠饰,可以通过绳索或链条连接在帔衣的前襟处。将坠饰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并确保坠饰垂直挂在胸前。

3、调整坠饰的长度。根据个人喜好和服装的款式,可以调整坠饰的长度。一般而言,霞帔坠的长度应该与身材和服装相协调,不至于过长或过短。

4、完成佩戴。确认霞帔坠已经牢固地固定在帔衣上,并检查一遍是否整齐、对称。确保佩戴的过程中不会倒掉或松动。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