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7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初冬时节,走进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沙门村,香草园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沙门红香园研学基地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项目效果图(央广网发 大庄科乡供图)

沙门红香园研学基地项目是延庆区大庄科乡申报的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的一个子项目。该项目投资15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提升原有13处大棚设施,打造2500平方米的农事体验区,开发3处主题文创空间,建设12处露营帐篷及配套设施。

近年来,沙门村大力发展香草产业,但是随着产业转型,出现转型难、产业持续动力不强的问题。看着亲手建起来的大棚逐渐闲置,村民心里很不是滋味。随着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落地大庄科乡,沙门村香草园迎来转机。“原来我们种香草、卖精油,依托中央彩票公益金建设的研学基地建好后,将打造集红色教育、农事体验、科普研学、营地休憩于一体的多功能研学空间。我们还开设了农耕文化课堂,让孩子们可以体验香草精油手作。”沙门村党支部书记闫贵发说。

研学基地项目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关乎着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为了确保每一笔公益金都用在刀刃上,村民监督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坚持每日到工地检查,重点把关材料进场和施工标准。为发挥公益金项目联农带农作用,共有沙门周边5个村的23名村民在工地干活。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5%,预计12月中旬完工。

研学基地不仅要建得好,更要带得动;既要带动村民增收,又要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沙门村第一书记李明尚来自团市委,驻村后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借助派出单位的优势,引进大学生入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招募游客参加冬至、腊八亲子活动、乡村游嘉年华活动。“别看我们沙门村很小,但是我们要素齐全,有优势,临近平北红色第一村沙塘沟村,又有独特的香草资源,游客在这里可以沉浸式享受自然体验,又可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白天可以学红色历史,晚上入住园区星空帐篷,夜间观星话成长。”李明尚说道。

通过“专业运营公司+村集体”合作模式,沙门村正在和一家企业洽谈合作事宜,研学基地建成后将由企业运营,一方面预计年吸引研学团队超百批次,拉动旅游综合产值增加8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通过“研学+采摘+文创”链条,吸引客群延长停留时间,间接带动村民农产品销售增收10万元。

“最实在的是家门口就业。”村民王大姐难掩期待,“项目运营后,我和姐妹们经过培训就能做研学导师、文创售卖员,不用外出打工了。”据测算,项目稳定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并提供12个长期就业岗位,真正实现项目兴、产业旺、村民富。

编辑:阮修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