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1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垡头街道翠城艺园社区成功解决321楼居民长达19年使用临时电的难题,和相关单位共同将临时电更换为市政电。

7月27日凌晨4点30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停电事故,让翠城艺园社区321楼180户居民的生活陷入困境。社工黄鹤林是321楼的包楼干部正在值班,在居民微信群中发现情况后,他立即报告街道值班室和社区领导,随后赶往现场,并联系物业和楼宇开发商进行维修。

维修中(央广网发 翠城艺园社区供图)

待维修人员与工程维修车到达现场,此时已经停电近4个小时。经过2个小时的排查,确定停电原因为变压器故障,高压电箱存在漏电情况,需要调取避雷器进行替换,同时更换高压开关,维修工期4至5天。面对酷暑,如何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成为摆在街道、社区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停电期间,街道、社区始终将居民需求放在首位,推出一系列“走心”举措温暖人心。社区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问需组、保障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工全员24小时在岗在位,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送氧气袋(央广网发 翠城艺园社区供图)

问需组积极入户,摸排了解楼内独居老人、病患家庭的基本需求,安抚居民情绪。对于需要吸氧的老人,第一时间为他们协调垡头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仁安医院等社会单位,为其免费提供氧气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上门为他们送去水、面包等用品,并耐心叮嘱居家注意事项,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消除大家的焦虑情绪。

夜间巡视供电车(央广网发 翠城艺园社区供图)

免费义诊(央广网发 翠城艺园社区供图)

保障组在街道的支持下,积极协调住总集团安排发电车,在用电恢复前,保障居民日常用电需求。附近社区翠城馨园也主动支援,协助开展接诉即办工作。面对临时发电车的噪音扰民问题,两个社区的社工们一起入户做好解释工作。保障组同步做好购买水、面包等生活必需物资,为居民提供应急保障。此外,邀请北京仁安医院来到社区,在更换电表期间,为居民进行免费义诊。

垡头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立云,武装部长习铁红,办事处副主任轷建、周平,二级调研员郭成双,相关科室负责人,开发商、供电单位纷纷来到现场,一起协商解决难题。

据悉,321楼是安置房,开发商为北京住总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2006年居民入住321楼以来,使用的一直是临时用电。19年来,因为线路和变压器老化等原因,321楼频繁出现停电情况,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从2024年开始,街道、社区联动住总开发公司、物业、供电单位多次召开协调会、多次走访居民,推进此项工作,但因产权证等复杂原因,进展缓慢。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绝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社区同步启动更换市政电攻坚方案,组建攻坚组,继续推进居民更换电表工作。为了让居民更加了解更换电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社区继续采取“逐户走访+重点突破”的方式,在确保全覆盖的同时,告知居民临时电存在的安全隐患,争取理解与支持。面对暂时联系不上的居民,社区及时和派出所对接了解相关情况,并通过张贴通知、电话沟通、守楼道等方式,确保信息传达及时到位。

更换电表(央广网发 翠城艺园社区供图)

遇到疑虑较多的居民,社区立刻联系住总开发公司、供电单位等专业单位,为大家讲解政策法规,消除疑虑。六天五晚的时间里,社工们走遍321楼所有心存疑虑的家庭,最终让所有居民自愿签署同意书。

从事件刚发生时的快速响应,到处置过程中的有条不紊,再到换电环节的攻坚举措,街道、社区用接地气、心系居民的工作态度与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垡头社工队伍过硬的应急处突和基层治理能力,也为建设“新垡头新生活”写下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编辑:阮修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