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 王进文)6月28日,全国首部以邵飘萍为原型的西城区原创话剧《京报》经新编后,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上演。当天,“艺术点亮信仰之光”西城区原创剧大思政课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机关、学校、社区的500余名观众通过观看这部话剧,现场接受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西城区深耕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先后打造近40部优秀原创剧。剧目涵盖“红色历史”“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三大主题,以话剧、戏曲、音乐剧、儿童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原创文化资源库。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推动艺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西城区在现有原创文化资源库的基础上,独创“原创剧目创作+思政教育实践+多场景融合传播”三位一体模式,打造“艺术点亮信仰之光”原创剧大思政课。活动以原创剧目为主体,融入主题展览、大师工坊、文化讲座等精彩内容,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推动大思政课进校园、进机关、进党校、进社区,让红色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焕发新的活力。

活动通过驻场、巡演、云演以及沉浸式体验,构建“舞台主课堂+多元延伸场景”的立体化思政教育矩阵。今年西城区重点选取话剧《京报》《红星照我去战斗》、北京曲剧《运河之端有片海》三部思政大戏,在西城区文化馆驻场演出,并赴四川省乐山市、江苏省南通市等城市巡演。在“数字文化馆”开设原创剧大思政课专栏,打造24小时在线思政课堂。结合演出剧目推出沉浸式体验活动,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提升参与度。

话剧《京报》演出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我们的原创剧既适合大剧场,也有化整为零的优选片段。今年‘七一’前夕,话剧《京报》将走进京报馆,开展沉浸式剧本朗读活动,营造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场景。”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半年《运河之端有片海》将在区文化馆驻场演出,同时配套组织《水脉星辉——郭守敬与大运河》片段到校园、社区等开展巡演,使“舞台上的思政课”进一步扩展为“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网络上的思政课”。

活动现场,中央戏剧学院与西城区文化馆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戏剧图片史料展”“剧启觉醒路,报存百年魂——《京报》主题戏剧演出与原报展”同步开放,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揭牌仪式(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启动仪式上,西城区文化馆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共同揭牌“思政大课堂教育基地、创作实践基地”,为原创剧创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有力支撑。本次活动还联动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与国家话剧院深度合作,以精品舞台艺术诠释思政教育内核。中央戏剧学院和国家话剧院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配合原创剧演出,开展抗战时期戏剧节文化讲座、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坊红色剧演出等活动。校地、院地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将丰富大思政课内容、提升专业化水平。

接下来,西城区将擦亮“艺术点亮信仰之光”原创剧大思政课品牌,分批对近40部原创剧进行改编和优化,将剧目纳入区委党校主体班学员教学内容。强化文商旅融合,与京报馆、郭守敬纪念馆等文化场所联动,实现凭剧目门票参观,逐步形成“观剧+研学+消费”的文商旅融合新场景。

编辑:阮修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