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 庞婷)9月20日,以“兴聚新国门,专精向未来”为主题的2025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市大兴区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负责人等500余人,共探高质量发展路径,搭建产业资源融合、区域企业共赢的高能级交流平台。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会上,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杨靖国介绍,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营收规模、上市市值“三个破万”,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超千家,北京民营企业专精特新百强呈现“高精尖、高创新、高产出、高质量”发展特征,并诚邀全国企业来京共享发展机遇。

揭牌仪式(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大会现场,两项揭牌与一项计划发布,为产业人才培育注入新动能。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共同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揭牌,标志着青年企业家培育步入制度化、系统化轨道;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明德发布全国首个专精特新领域青年企业家系统性培养工程——“薪火传承”五年计划(2025—2029)。针对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平均年龄51岁、接班难的“代际断层”痛点,计划推出“333培养模式”(1/3专家授课+1/3实战分享+1/3企业游学),构建“45岁以下青年、45至55岁中层、55岁以上顾问”三级人才梯队,以“思想淬炼+专业赋能+生态共建”三位一体体系,整合全国资源培育产业新生力量。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大会设置“政策解读+行业洞察+实战分享”三大环节,为企业带来“思想盛宴”。杨学山表示,专精特新企业“窄而深”的特征决定其数字化转型需贴合自身属性,建议通过“对标追赶”或“点亮灯塔”路径实现国际领先,聚焦核心环节规划装备更新,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系统。

北京大学教授、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认为,通用人工智能(GAI)时代已至,人工通用智能(AGI)预计2045年左右实现;中国视角下,AGI将聚焦“星辰大海”而非争夺地球资源,当前已在智能模型、高速视觉芯片、仿生躯体等领域取得突破。

解读《2025年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报告》(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民生智库总经理张洪云在会上解读《2025年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小巨人”企业达1.46万家,平均成立21.7年,研发投入强度7%,制造业为主导、科技服务业占比提升;建议企业向“深创新、链融合、实转型”发力,政府与协会分别打造差异化服务、强化资源对接。

著名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表示,中国经济站在新周期起点,企业需把握第四次科技革命机遇——聚焦新能源智能化、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关注“情绪价值、性价比、大健康”消费方向,适应老龄化等人口结构变化。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科学研究院周道许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出海已从“蓝海探索”升级为“战略远征”,需以“人工智能+金融+安全”三位一体应对地缘政治、合规等风险;宁波银行同步推出全链条免费服务,通过海关数据对接、海外考察、一站式落地支持,助力企业安全开拓国际市场。

授牌仪式(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大会还围绕“生而全球化”“拥抱AI”“生态共建”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并举行全国专精特新商(协)会联席会新成员授牌仪式。

编辑:朱冠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