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8月9日,北京经开区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将面向机器人企业全区域开放真实世界数据采集资源,布局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三年内达到万台量产规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步发布,将通过十条“硬核”措施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精准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
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目前,北京亦庄已成功吸引众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集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场景解决方案的产业链条。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将在此迎来更多创新突破。“此次出台的专项政策中,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二次开发社区支持、打样券、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供应链响应平台等8条支持措施均为全国首创,加快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抢占全球机器人产业制高点。”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具身智能机器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首先是全区域开放真实世界数据采集资源。北京亦庄开放亦庄新城内商超酒店、药房医院、物流仓库等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真实世界PB级数据池,开源开放高价值、标准化、可交易的具身智能数据,服务全行业具身智能模型训练和本体智能化水平提升。“首批20个具身智能实训场、近百个点位将于本月正式开放。”
此次发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精准发力关键环节,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大脑”“小脑”和机器人通用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攻关,支持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共性实验室,按照项目总投资情况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一台人形机器人既要有本体硬件的支持,还要有“大脑”“小脑”等关键技术的破解,上下游涉及大量供应商。“为了实现产业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我们将支持搭建机器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提供标准件快速物流、非标零部件快速打样等服务,依据项目投入按比例扶持发放‘打样券’,削减整机与零部件打样成本。”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