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5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6月24日,记者在北京·亦庄创新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经开区将推出全市首个专门针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最高贷款额度达3000万元,风险补偿比例提高至50%。这一举措有助于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2023年12月,北京经开区推出全市首个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政策,通过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对合作银行机构内存在的经开区内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三类不良贷款项目本金余额给予30%至40%的风险补偿。
即将推出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银行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具有政策支持范围更精准、补偿力度加大、引入银担分险业务、总负债控制更有效的特点。
在政策支持方面,《实施方案》在经开区风险补偿政策基础上,将支持企业调整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范围,贷款规模上限也由100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对应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支持力度更大。
在补偿力度方面,该政策依托风险补偿形式,针对经开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合作银行备案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项目,补偿比例由该笔不良贷款本金余额的30%、40%提高至50%。
此外,《实施方案》还引入银担分险业务下的风险补偿模式,实现风险责任政府资金兜底,有效解决了银行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授信的后顾之忧。具体来说,政策将通过风险补偿机制对银担分险业务发放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项目,由经开区补偿原本由银行自担的20%。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