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 庞婷)“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达27.8万人,常住就业人口突破1100万,累计投入促进就业资金超550亿元,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11月10日,记者从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上获悉,五年来,北京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4.3%,累计帮扶76.9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北京市财政部门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改善的“压舱石”。五年来,全市统筹使用一般公共预算、失业保险基金等各类资金,累计投入促进就业资金超550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31.6%,落实惠企稳岗、扩大就业措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北京常住就业人口突破1100万,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7万,就业规模始终保持稳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清旺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制定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促发展惠民生“15条”等系列政策,打出了一套力度空前、靶向发力的“组合拳”。通过实施就业岗位开发与挖潜扩容计划,以及两轮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加速壮大。
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方面,北京市累计帮扶76.9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7.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参保,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基本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目标,并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此外,北京市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18.6万人、1450.5万人、1400.2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7.1%、10%和10.5%。社保基金结余1.1万亿元,首都市民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的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北京市还持续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平稳落地。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771.6万人、缴费金额223.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同时,连续五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待遇,各项待遇水平居全国前列。
在劳动用工风险监测处置方面,北京市创建全国首个劳动用工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风险化解率达99%。健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实现80%的争议案件和90%的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彻底化解。此外,北京市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三五”末的2200元提高至目前的2540元,增长15.5%。
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北京市稳步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网约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累计参保157万人。在全国首推头部平台企业集体协商,首发快递员权益保障团体标准,建成65家新就业形态“一站式”调解组织和30余家平台企业调解组织。
五年来,北京市加快完善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建成马驹桥零工市场等18家成规模的零工市场。开发数智化就业服务平台,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促进供需高效匹配。上线运行新社保信息系统,实现社保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