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 庞婷)10月24日,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暨京津冀创业创新大赛总结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活动现场为两大赛事获奖项目颁奖,并设置产品成果展,集中呈现创新成果与创业工作成效。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作为北京重点创业赛事,第八届“创业北京”大赛以“1+5+1+N”赛道体系创新破局:1个青年创意赛道点燃青年热情,5个行业领域赛道聚焦重点产业,首次增设的国内国际综合赛道链接全球资源,另有首届数字人才专项赛等10个特色赛道深挖区域优势。大赛吸引4583个项目报名,同比增长69%,经区级选拔、市级选拔及决赛,77个优质项目突围,17个项目分获各赛道一等奖——其中,“融玑智肤——面向人机交互应用的多模态感知电子皮肤”摘得青年创意赛道头名;“面向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多场景先进激光通信解决方案”“基因编辑助力植物底盘合成生物学和生物育种”等项目,分别斩获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智能科技、健康医疗、绿色经济和文化产业5个行业赛道一等奖;“新型高机动重载无人机研发与产业化”获国内国际赛道一等奖,“跨物种肿瘤基因治疗的开拓者”等10个项目拿下特色赛一等奖。

颁奖仪式(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斩获智能科技赛道一等奖的“基于类脑仿生的机器人AGI大模型”项目技术负责人蒋屹舟表示,此次大赛是将类脑计算从学术圈推向产业界的重要契机,让更多业界关注到类脑智能和人脑启发运算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接下来,团队会将推动类脑技术应用于机械狗、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等领域,以国产化技术避开“卡脖子”问题,走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颁奖仪式(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当天,京津冀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结果同步揭晓。该赛事面向京津冀三地青年征集项目,最终15个项目入围决赛,“光启强国—新一代航天光伏技术开拓者”“超长效人体内药物合成平台”“烛龙—特高压输电线路智能检修特种兵”3个项目斩获一等奖。其中,“超长效人体内药物合成平台”项目研发总监邱辉介绍,项目通过体外改造人体细胞实现多肽类药物自主生成,目前聚焦GLP—1管线解决肥胖与糖尿病“长期给药”痛点,未来有望实现“一次注射、长期产药”,还计划拓展胰岛素及眼底疾病相关靶点。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北京市就业促进中心就业创业服务处处长郝维红表示,为推动成果转化,“创业北京”同步推出“4+6”配套服务体系,提供办公空间、投融资对接等扶持,并全新上线“护航计划”,搭建资源对接、品牌推广等一站式平台,覆盖初创期至成长期创新主体。下一步,北京市人社局将持续深化“创业北京”品牌,完善全链条服务,强化京津冀创业资源联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创业动能”。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