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老楼改建逐步推广装配式技术
西城第二栋模块化改造危旧楼开建
昨天(10月24日)上午,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一区28号楼下,一台重型塔吊缓缓吊起项目首个混凝土模块化箱体,精准落位。这是西城区第二栋采用装配式技术原拆原建的老楼,意味着模块化建造从试点走向成熟推广。
三里河一区28号楼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典型的老旧住宅楼。2023年,因楼体及楼内设施严重老化,该楼纳入西城区危旧楼改建范围。
西城区住建委副主任王勇表示,超大城市的城区空间资源紧张,“原拆原建”成为平衡居民安置与城市更新的关键路径,但传统施工周期长、噪音扬尘扰民等问题亟待破解。
模块化建造正是破题之策。2023年,西城区启动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项目,成为北京市首个采用混凝土模块化技术的原拆原建试点,为危旧楼原拆原建改造提供了范本。此次三里河一区28号楼成为西城区第二个模块化原拆原建项目,意味着这项技术从试点验证走向成熟推广。
在中建海龙研发的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下,先将三里河一区28号楼科学划分为156个预制模块单元,包含6种户型,其中90%的工序在专业工厂完成,最后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这种创新方式让工期较传统建造缩短约75%,大幅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项目快速落地得益于高效的审批机制。西城区住建委牵头,协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等相关部门,通过“极速审批”模式,让该项目实现土地划拨、规划许可等“四证”单日办结。王勇介绍,项目在政府补助加居民出资的资金共担模式下,仅用100天就完成了全部54户居民的签约搬迁。 (记者 袁璐)
编辑:庞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