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7日消息(记者 庞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没有我刘茂盛。”101岁的抗战老兵刘茂盛13岁参军、历经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无数次残酷战斗,在炮火中传递军情,与日寇短兵相接拼刺刀,被敌人用子弹打穿后背,右耳在战斗中受伤,永远失去了听觉。他用亲身经历诠释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担当。

一场演出点燃参军路

1938年农历三月,河北南宫县的夜色里,13岁的刘茂盛和3个发小徒步十几里,只为看八路军搭台演出的抗战戏。舞台上,《松花江上》的歌声、东北抗联的故事,让年少的他真切懂得“日本鬼子欺负老百姓”的深重苦难。

散场后,当地村民都回了家,只剩他们4个孩子留在原地。“那时候天完全黑了,我们4个又饿又怕,不敢往回走,打算在戏台上凑合一晚。”这时,一位八路军特派员走过来,用带有四川口音的声音问道:“小鬼,咋还不回家?”得知4人的窘境后,特派员将他们带回部队食堂,用锅里剩的小米锅巴炖了些白菜,饿了许久的孩子狼吞虎咽,每人吃了两三碗。“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饭,两碗下肚,浑身都暖了。”刘茂盛回忆道。

“你们想当兵吗?”特派员为几个孩子安排好床铺后问道。“想当!”13岁的刘茂盛脱口而出。可当问过他们的年龄后,特派员让年纪最小的刘茂盛先回家。“过两年你再来。”刘茂盛急忙说:“虽然我年龄小,但是我有劲,什么都能干!”第二天,其他3个小伙伴被分到步兵连,此后再也没见过面。刘茂盛被特派员留下,成为一名勤务兵,打水、送饭、烧锅,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正式踏上抗战路。

抗战老兵刘茂盛向记者讲述他的抗战故事(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誓死不当俘虏”

“第一次打仗,我连枪都没摸过,就趴在地上,老想看看日本鬼子长啥样,政委一把按住我脖子喊道‘趴下,危险!’”1939年,14岁的刘茂盛已迅速成长为一名通信兵,随部队参加过百团大战。彼时八路军武器极差,一个连100多人,只有十几条“湖北造”“老套筒”,子弹更是金贵——“没把握的枪,咱不舍得放”。百团大战中,他和战友们的任务是破坏京汉铁路、正太铁路的铁轨和通信线路,用铁锹、洋镐撬铁轨,把割断的铁丝捆成捆扛回来,在公路上挖大沟阻断敌人交通,虽未直接冲锋,却为前线战斗筑牢“后勤防线”。

真正的生死考验,是1941年至1942年的反“扫荡”。作为通信兵,刘茂盛要在敌占区昼伏夜出送信,“单独行动时,遇上特务、鬼子,要么拼,要么跑”。1942年5月,日军调集两个联队(相当于我军两个团的兵力),联合伪军将刘茂盛所在的八路军司令部及机关人员包围在河北邯郸以东的平原上。“100多人的突围队伍,有战斗力的就四五十人,敌人有装甲车、骑兵,我们只有3支冲锋枪,子弹还不够。”

在日军的炮弹轰炸中,刘茂盛所在的部队被打散。他与失散的部分战友和其他部队的人临时拼凑成一支队伍,但在敌人的监视中,很快又陷入到更加严密的包围圈中。

101岁的抗战老兵刘茂盛庄严敬礼(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一点不夸张,就跟歌里唱得一样——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子弹就跟下雨一样。”刘茂盛讲到,当时参谋长带了100人冲出去,最后只剩下了二三十人,参谋长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整个部队没有了“主心骨”,大家都慌了神,“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后来,一个副排长站出来说,“同志们,咱们得冲出去,不能在这等死。”话音刚落,日军拿着刺刀就冲过来了,“这时候也不管是不是通信兵,统统都上战场杀敌,跟他们拼了。”刘茂盛当时有两把枪,一支步枪,一支藏在怀里的驳壳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誓死不当俘虏!”

刘茂盛刚掏出步枪,日本鬼子的刺刀就刺进他的左手,还把枪挑飞了。他刚转身要躲开鬼子的袭击,不料另一侧又有一个鬼子端着刺刀冲来,千钧一发之际,他本能地徒手握住刺向自己的刺刀,使出浑身力气将敌人一脚踢翻。可就在刘茂盛要转身去捡枪的瞬间,敌人用枪把狠狠砸向他的头部,右耳耳膜被打碎,他直直倒下,后背又被射了一枪,随即失去意识昏死过去。

“第二天老百姓埋尸体时,发现我还有气,把我抬到闲院里。”醒来时,刘茂盛嘴里满是白沫,舌头干得打不了弯,一位老大爷用扫帚苗蘸水帮他擦拭口腔,才慢慢缓过来。“那仗打得最惨,100多人最后就剩二三十个,参谋长牺牲了,两个科长也没了下落,但没人怕。”那一年,刘茂盛17岁。

米汤当酒庆祝抗战胜利

1945年的一天,正在河北广平到大名一带计划拔除日军炮楼的刘茂盛,突然听到“日本投降了”的消息。“一开始没人信,以为是做梦,有人甚至掐自己一把,直到司令部一个科长喊‘日本鬼子投降了,同志们,我们胜利了’,大家才欢呼着抱在一起,一开始只有三四个人,后来越抱越多,有的人都哭了。”

没有酒,战士们就端着米汤碰杯。“那是这辈子最扬眉吐气的一天!之前天天躲着鬼子跑,鞋都不敢脱,那天终于能好好睡一觉了。”刘茂盛说。

刘茂盛与女儿合影(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1940年元旦,因作战勇敢、机动灵活,刘茂盛被提前半年转正,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时我连‘元旦’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我知道‘为人民服务’。”如今,这位老党员仍坚守着初心:“只要我还能说话,就要把抗战故事讲下去,让青年们知道,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历史,不能忘了先烈。”

特别鸣谢|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