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在紫叶黄栌丛中翩跹,孩童的笑声伴着压水井的吱呀声回荡……这不是寻常的城市公园,而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碧水污水地下再生水厂地面景观公园。该公园将污水处理的十余道复杂流程全部藏于地下,地面则变身为占地110亩的生态绿洲,是通州首座再生水厂生态公园。公园已于7月1日起向市民免费开放。
市民游玩赏景时可能注意不到,就在公园下方,日均18万吨污水的深度净化正在进行。
这片新生绿洲精心规划四大功能区。科普体验区与水科学教育区里藏着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老式压水井。只需先倒入一碗水作“引子”,无需电力或燃油,巧妙利用大气压强就能压动杠杆源源不断抽出水流,再引入旁边的小型水景系统,让孩子们体验物理的奇妙,感知水循环的奥秘。
大众活动区与林间休憩区也是孩子们的乐园。攀爬网、秋千、迷你滑梯,吸引着小探险家们。游乐区旁,一幅画卷式的大运河文化墙徐徐展开,讲述着流淌千年的水故事。在林木葱茏的休憩区,油松、海棠、丁香等以复层混交方式营造出近自然林群落,为市民提供静谧的放松角落。
承担污水处理工艺功能的四座排放塔,也是独特的水文化载体——塔顶分别镌刻着“海晏河清”“风调雨顺”“天下熙宁”“上善若水”,构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公园里5.7万平方米人工湿地与园林水系所用水源,都是碧水污水地下再生水厂优质的再生水。
水厂主厂区位于地下。从厂区北侧通道沿缓坡来到地下,便是长达500米的廊道,廊道两侧分布着污水处理单元。污水经过格栅间、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高密沉淀池、膜地,最后经紫外线消毒,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的B标准。经过技术更新,该水厂日处理规模从10万吨提升至18万吨,主要出水指标达地表水Ⅳ类。污水到水厂转一圈,不到24小时就变成清亮的再生水。
碧水污水地下再生水厂通过水源热泵、精确曝气等技术实现碳减排上万吨,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排出的高品质再生水多途径100%回用,开辟了城市第二水源。
据介绍,该公园地上景观区试运营时间为7月1日起至10月15日,每周二、四、六10时至18时免费开放,无需预约。10月15日后每日免费开放。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