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 实习生 梁哲楷)7月12日,在北京市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城区专场上,西城区委书记孙硕表示,西城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作为离红墙最近的地方,必须坚决当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排头兵,以“红墙先锋”新作为、“首善之首”高标准,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争当示范。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一座服务高效、发展高端、治理精细、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之城,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在西城大地展现的生动图景。”孙硕表示,近年来西城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取得新成效,“四个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高精尖”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创新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区域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治共治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稳步提升。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减量发展背景下的首都功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持‘减量发展’不动摇,特别是近5年来,我们持续加大疏解力度,累计疏解腾退空间建筑面积152.1万平方米,常住人口从123.3万人下降至110万人,市场主体从9.1万户下降至6.8万户。”孙硕表示,老“动批”凤凰涅槃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项目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落户金融街,也标志着金融街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健全。“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主动融入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更广视野、更大空间谋划核心区工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展现更加光明的前景。”

精准聚焦“五个主攻方向” 抓好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重点任务

第一个主攻方向,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西城坚持把维护核心区安全稳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在高标准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展现西城担当,近两年先后圆满完成了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等一系列服务保障任务。

第二个主攻方向,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城持续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金融街经过30年的建设发展,以全市0.02%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40%的金融业增加值,创造了全市近70%的金融业三级税收贡献。去年11月,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和金融街建设与发展30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成为党的二十大后在京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活动,金融街国际影响力、传播力日益增强。“我们不断擦亮‘金科新区’品牌,累计新引入头部或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166家,注册资本金超过1100亿元,2022年实现税费收入超过30亿元。”孙硕介绍,“我们全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224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余家。去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2336.9亿元,占全区GDP的41%,位列全市第三,其中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全市第一。”

第三个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用足用好接诉即办这个主抓手,让西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办,这项工作的综合成绩连续2年排名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第一。西城将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绩。面对近年来严峻就业形势,西城举全区之力办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用“父母心”为高校毕业生照亮就业前行路,去年西城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3%。“今年我们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每一名毕业生特别是困难家庭毕业生背后,都有我们的服务团队全程帮助,一对一托底帮扶,让每一名学有所成的西城孩子都能顺利踏入社会、跟上时代步伐。”孙硕介绍,西城主动积极应对“老龄化”,统筹推进“养老十件事”,“一键呼”累计安装2.2万部,平时“一键呼服务”、突发情况“一键呼救”确保老年人安全。挂牌运营217家“父母食堂”,有的能预订家乡美味,有的按两称重算钱灵活,让老年人吃得更好、更安心,同时开展“父母食堂+(家)”试点,增加养生堂、学堂、讲堂和乐享堂等服务项目,让老年人在西城安享幸福晚年。

第四个主攻方向,持续高水平推进控规落地。今年,西城区接续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中轴线申遗保护,特别是上半年,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提前一个月让蒙尘多年的宝贵历史遗产——先农坛庆成宫重见天日,同时,也实现了血液中心降层、育才学校家属楼还回绿地等重点项目,让更多市民群众可以领略中轴线的壮美、历史文化的厚重。

第五个主攻方向,坚定推动文化强区建设。西城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人才荟萃,西城人勇担职责使命,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西城创造性开创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两批16个文物活化利用计划实现落地签约。蒙藏学校旧址修缮完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并对外开放,新市区泰安里精彩亮相,举办纪念金中都建都870 周年系列活动,老城日益展现全面复兴之势。“文化产业十条”为文化产业发展添加金融助力,老旧厂房变身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空间,“西城礼物”“京剧发祥地”“白塔夜话”系列文创产品、文化品牌,锻造有名有实的西城文化IP。

编辑:阮修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