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张家湾公园的枝叶,洒在正在记录植被数据的工作人员身上——这里不仅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生态空间,更将成为全国首个城市园林绿地碳票试点的“发源地”。北京市通州区已全面启动城市园林绿地碳票建设工作,旨在为全国城市绿地碳汇交易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通州方案”。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绿肺”,其固碳功能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因人为管护频繁,碳汇核算面临独特挑战。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将率先开展方法学研究,针对副中心乔木林、湿地、草坪等复合生态系统,量身定制本地化碳汇核算方法学,重点明确监测指标、核算边界及人为管护对碳储量的动态影响。
首批碳票项目已确定落地张家湾公园。项目团队将依次开展碳汇量精准核算、第三方核查等环节,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备案登记,形成首批可上市交易的城市园林绿地碳票。未来,碳票交易收益将反哺公园环保设施升级、生态修复等,形成“生态保护—碳汇开发—价值增值—再投入保护”的良性循环。
为推动碳票高效流通,通州区正编制消纳利用方案,创新设计三大消纳路径:服务企业低碳发展,鼓励购买碳票抵消碳排放;联动文旅消费,开发“碳票+门票”套餐;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开通线上平台方便社会各界认购。
此次试点是城市副中心践行“双碳”战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突破。“通州方案”有望为全国城市绿地碳汇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助力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冯维静)
编辑:庞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