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 庞婷)9月28日,第34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大兴区专场展演、大兴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大兴区庞各庄第31届金秋旅游文化节在大兴缤纷四季风情体验园举办。记者看到,梨花村万亩梨园的“金把黄”已经成熟,市民可以前往梨园采摘。

万亩梨园“金把黄”已成熟(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老师讲述“金把黄”的典故(央广网发 庞各庄镇供图)

在主会场的节目表演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金把黄”的历史典故。“金把黄”是万亩梨园的特产,俗称“金把黄”,其实是大鸭梨,产自北京大兴庞各庄镇的梨花村,“金把黄”的名字是万历皇帝起的,当时的梨花村叫南庄村,村里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秀才,此人颇得万历皇帝赏识,经常被皇帝召进宫中谈古论今,因为经常跟皇帝往来,村里人都叫他寇大官人。有一年中秋佳节,寇大官人被皇帝召进宫中,君臣饮酒、赏月,皇帝想叫寇大官人品尝进贡的萝卜,叫做葱芯绿,寇大官人没有接过萝卜,而是拿出了自己带的土特产大鸭梨,这种梨呈黄色,金色的把,味甘色美,香气扑鼻,万历皇帝吃了一口就非常高兴,忙问这种梨叫什么名字,寇大官人说这就是普通的大鸭梨,面对着鸭梨和萝卜,万历皇帝出了一个上联:“北村萝卜葱芯绿”,寇大官人作答:“南村鸭梨金把黄”。万历皇帝听了非常高兴,当即给这种梨赐名“金把黄”。

市民购买“金把黄”(央广网发 庞各庄镇供图)

目前,大兴区庞各庄镇的“金把黄”梨树栽种量已超3万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民朋友不仅能通过直播观看精彩的演出,还能走进万亩梨园逛特色市集,尝农家风味,摘“金把黄鸭梨”,在丰收的土地上零距离感受梨文化的独特魅力。“百年贡梨·遇见艺术”主题市集邀请了大兴区内外的特色品牌、农业园区进行展示售卖,在满足游客游玩、购物需求的同时为大兴区及庞各庄镇的特色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

北京庞农兴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晓吸瓜”(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北京庞农兴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展示的晓吸瓜吸引了市民品尝、购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庞各庄的土质属永定河冲积平原,大部分为沙土,且富含钾和硒,非常适合西瓜等果品的生长。这种土质种出来的瓜皮薄、口感更好。现场展示的晓吸瓜因汁水丰盈、可以吸着吃而得名。目前合作社主要种植L900、L600和麒麟西瓜,去年西瓜的销量超过了1.4亿元,截至今年8月,西瓜销量已经超过1亿元,“我们今年的目标是2亿元。”

北京庞农兴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150余户社员均来自周边农户,通过年底分红帮助社员每年增收3000至4000元。合作社与盒马生鲜、京东生鲜、美团买菜等各大线上线下商超签订合作协议,将西瓜进行分级销售,解决了社员、农户因西瓜大小不一的滞销问题。由于回收价格比市场价高,每年春季,合作社外排队的瓜农一眼望不到头,甚至有来自河北的农户,专程来到庞各庄排队卖瓜。

万亩梨园特色市集(央广网发 庞各庄镇供图)

合作社不仅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还把基地拓展到了上海、深圳、甘肃、内蒙古等地。“以甘肃为例,我们带着庞各庄的技术和庞各庄的种子,在甘肃找了2800亩的扶贫产地,带动当地人就业增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更适合种西瓜,由于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靠近沙漠,都是沙土地,种出的西瓜会更好吃。基地建设5年来,已经帮助甘肃2500至3500户农民实现了增收。

预计明年在武汉、四川增设外埠基地,庞各庄的西瓜就能实现全国覆盖。

在今年的西瓜擂台赛中,北京庞农兴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新培育的L700西瓜获得了新品种奖,作为L600的升级款,除了外形不同,L700的口感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编辑:王进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