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10月24日至25日,“国际教育发展论坛2025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研修发表会”在北京市房山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举行。

本次论坛以“对话世界,共创未来——国际理解教育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为主题,旨在响应国家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国际理解与合作的要求,国内外教育界专家学者,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成都、宁夏试验区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代表等500余人与会。会议开幕式由房山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房山区教委主任于海侠主持。

房山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于海侠主持开幕式(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为期一天半的论坛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课堂观摩与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为与会者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创新的路径与方向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的交流与展示平台。

10月24日上午,房山区副区长陈仲秋、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董川分别致欢迎词。

房山区副区长陈仲秋致辞(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致辞(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董川致辞(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在“大家对话”环节,由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成尚荣主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与日本个性化教育学会会长、日本上智大学名誉教授加藤幸次,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面临挑战与变革之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主张与创造性实践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议题,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思想深邃的交流对话,为整个论坛奠定了“对话世界 共创未来”的基调。

大家对话(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在专家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郭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教授Roland Sintos Coloma、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STEM教育中心主任Kritsachai Somsaman、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校长熊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姜英敏、日本个性化教育学会理事中泽米子,分别围绕国际理解教育相关议题进行主旨报告,共绘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新蓝图。

10月24日下午,论坛设置了四个平行分论坛,围绕“文明互鉴与文化理解教育”“资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产业变革与生态文明教育”“国家认同与和平发展教育”等关键议题,由专家学者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师生团队一起“共创”,展示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跨学科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成果。这些主题不仅呼应了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也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在增强青少年学生国际视野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参会者通过实地参访、互动研讨,深入了解了国际理解教育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

圆桌论坛(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在10月25日举行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沙培宁主持,中泽米子、熊梅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滕珺,就“普通中小学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等议题进行分享。

房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郭冬红在闭幕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大会,生动呈现了中外教育工作者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本土化方面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国际理解教育开放的多元路径,见证了师生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房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郭冬红作闭幕总结(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明远教育书院联合北京市房山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承办,并得到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国际教育分会等机构协办支持。

编辑:庞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