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以“人生·教育·责任——智能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举办。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名中小学书记、校长、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变革与未来路径。
活动现场
会议正式开始前,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以一曲《追寻》为大会拉开帷幕。清澈的歌声回荡在会场,传递出“五实”学子对教育本真的追寻、对成长未来的向往,也为整场学术盛会注入温暖而有力的青春气息。
活动现场
大咖云集:共绘智能教育新图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武向平,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晓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褚宏启,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聂延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余清臣,北京市丰台区委教工委书记杨晓辉,科大讯飞副总裁、北京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周佳峰等教育界、科技界嘉宾出席。
北京市丰台区委教工委书记杨晓辉致辞
杨晓辉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丰台区作为“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的建设进展,全力推动“人工智能 + 教育”从浅层结合迈向深度融合,并提到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作为区域内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为大会提供实践场域。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长韩震致辞
韩震在致辞中表示,年会紧扣主题、立意深远、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无论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题研讨交流,还是“人工智能赋能下小学、初中课堂教学展示”,都是为了加快推动智能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积极努力与有益探索。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聂延军发言
聂延军在发言中呼吁广大教师主动拥抱AI,克服“数字焦虑”,成为“AI教学场景的应用师”和“AI教育价值的判断师”,真正驾驭技术、回归教育本真。
主旨报告:智见未来,赋能育人新生态
主旨报告环节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教育、科技行业专家带来前沿分享。朱旭东提出“智能时代全面的儿童发展观”,强调教育应回归人的整体性;武向平聚焦青少年科学教育,认为激发科学兴趣应从课堂走向生活;周佳峰以“从共建到共生,数字技术重构育人生态”为题,展示数字技术如何重构育人场景;褚宏启则围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展开系统阐释。
“五实”声音:阮守华分享学校行动路径
主旨报告环节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教育集团总校长阮守华以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学校行动” 为题作实践报告。他介绍了学校立足“融+”课程理念,构建“两泽相丽、五育融合”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体系,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群与跨学科融合课程“双翼”并举,助力学生成长为精神气质、学习智慧与创新素养兼备的时代新人。
会议亮点: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与高质量发展
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小学管理》杂志主编黄佳熹、中国教育报刊社编审时晓玲主持。嘉宾们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大主题展开专题分享,从区域推进、校本实践、课程重构、课堂变革等多维度,呈现智能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典型经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通过视频方式,与现场参会代表分享了关于AI重塑未来学习图景的思考,AI 对教育的影响已超越工具层面,正在推动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构。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马宏发言
上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陆倍倍发言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长李红霞发言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马涛发言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述林发言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发言
在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原主任曹志祥主持的圆桌论坛与分享交流环节,来自全国各地十余位专家校长齐聚一堂,围绕“数智大脑建设”“科学教育校本化实施”“AI赋能学校治理”等议题展开对话。现场思维碰撞、观点交锋,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与数智化转型的可行路径。
课堂现场:24节AI赋能课例精彩绽放
会议设置8个平行分会场,开展“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课堂教学展示”。来自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的24位教师,带来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跨学科学习及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多学科的现场课例。市区级多位教研专家精准指导,为AI与课堂深度融合指明方向。
课堂实践
从理论建构到课堂实践,从区域推进到学校行动,本届年会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也为智能时代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一所“高起点、高品质、国际化、可持续”的特色优质学校,北京第五实验学校将继续秉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守正创新”的教育立场,与全国教育同仁一起在数智赋能教育的新路上探索不息、前行不止。(来源:北京第五实验学校)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