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丰饶的“江淮粮仓”,养育了古老土地上勤劳耕作的人们,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皖”里有粮丰收忙;农业大省,振兴路上产业兴;“千万工程”,徽风皖韵乡村美……在安徽的田间地头,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而这背后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金融如活水灌溉丰收田,金融如血脉助农开拓致富路,金融如“妙笔”巧绘乡村新未来……央广网安徽频道联合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推出系列融媒体作品《沃土生金》,带您探寻皖粮丰收、皖产腾飞、农文旅融合、农业科研发展的故事,看安徽金融力量如何将高质量服务化作春风雨露润泽“皖”美乡村。

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中,有这样一群身影格外活跃——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驻村工作队。他们告别都市繁华,扎根偏远乡村,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吃住一起,打成一片。他们带着使命感情,在推进强村富民、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挥洒汗水、奉献智慧,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帮扶故事,奏响了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和美乐章。

休宁县田里村山村秋色(张炜摄)

红绿相映,田里村的蝶变之路

安徽省休宁县的田里村,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高山村,也是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革命老区。自2021年安徽中行驻村工作队到来后,这里悄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茶山轨道修建、泉水鱼养殖、黑玉米种植、山茶油销售、发展红色旅游……一系列强村富民务实举措的落地实施,让田里村从昔日一个默默无闻的脱贫村华丽蝶变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和美乐章”。

朱广文(左)和村民一起检查苞芦松片的晾晒情况(央广网记者 鲍玉婵 摄)

在山峦起伏、绿意盎然的茶园中,田里村茶农张好仙挑着肥料从蜿蜒的山路走来,尽管脚步略显缓慢,但笑意写在脸上。提起高山茶园轨道运输,她高兴地说:“以前咱村大多是老年人种茶采茶,每次往山上运肥料,把新茶挑下山,真是太难了。山路崎岖陡峭,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每走一趟都要歇好几回,累得腰酸背痛不说,效率还特别低。”

张好仙抬手轻轻擦去额头的汗珠,望着不远处的茶山轨道说:“自从中行驻村工作队帮我们修了这个茶山轨道,彻底解决了我们运肥料、运茶叶上山下山运输难的问题。如今茶山轨道让劳作轻松许多,自家茶叶产量和收入大幅增加,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中行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茶山轨道的修建,让茶农告别了肩挑背扛的艰辛。对此,新任职的安徽中行驻田里村第一书记朱广文感慨颇多:“这条1400米的茶山轨道,是在我们中行上一批驻村工作队章文静书记带领下,经过深入调研走访,精准测量运输距离和坡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修建的。对于田里村而言,我是一个新人,我得尽快熟悉情况,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把上一批驻村工作队打下的良好基础夯实打牢。”

朱广文(右三)和村民家门口“唠家常”(央广网记者 鲍玉婵 摄)

来到田里村后的朱广文接力前行,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他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们两批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根据田里村自然条件,在田里组建设高山茶园轨道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在岭脚组发展泉旅融合产业,在连坑组流转撂荒地建成百亩黑玉米和油菜种植基地,在连口组改建闲置茶厂建成苞萝松加工厂,在石屋坑组成立红色旅游公司……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如今,田里村着力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各个村民组实现产业全覆盖。”

2021年以来,安徽中行先后捐赠21万元用于田里村村道路灯建设项目,极大方便村民夜间出行;捐赠15万元修建石屋坑组茶园生产道路,有效提升林茶产品运输效率。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中行资源和触角优势,帮助田里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消费帮扶,4年间累计帮助田里村销售农产品6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17.93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70万元,努力变“输血”为“造血”,田里村集体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解锁幸福,古店村的振兴篇章

安徽中行驻颍上县古店村第一书记陈佩扬,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书记。他八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就像一位解码者,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精准施策,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基础建设,拓宽收入来源……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让古店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向定点帮扶村古店村捐赠玉米收割机(安徽中行供图)

夕阳西下,古店村村民老李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回想起今年的秋收,脸上满是欣慰与感激。他由衷地说:“还是中行驻村工作队好啊!今年这玉米收割,可把大伙急坏了。眼看着成熟的玉米在地里来不及收割,真的心急如焚啊!”老李皱了皱眉头,似乎仍心有余悸。原来,在今年秋收时,面对古店村收割难题,驻村工作队积极向省中行申请。经过可行性研究,安徽中行捐赠21万元为古店村购置一台大型玉米收割机,一举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这只是安徽中行驻村工作队为古店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以村为家,视村民如亲人,村民的“急难愁盼”,始终是安徽中行驻村工作队关注的重点。村民张大姐一家也深切感受到工作队的温暖。今年初,张大姐儿子意外受伤,因工作队提前购买的人身意外险获得报销,减轻了家庭负担。不仅如此,为了给村民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今年10月,安徽中行还联合中银三星人寿为古店村1500名村民赠送一份总保额达8000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险。

安徽中行驻颍上县古店村第一书记陈佩扬(左二)走访看望古店村村民(刘春红摄)

在安徽中行的倾情帮扶下,古店村正大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日新月异的变化随处可见。近年来,安徽中行累计向古店村捐赠各类帮扶资金180多万元,分别投向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疫情防控、教育资助和环境整治,全面落实推动“四个不摘”帮扶工作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特别是捐赠挖掘机、农用无人机、玉米收获机等多台农用机械设备,大幅提升村民收入,促进古店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户、养殖户、村集体三方共赢,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村民的高度评价,一致称赞中行帮扶帮在了点子上。

广袤乡村是希望的田野,也是金融服务的热土。在江淮大地,金融力量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安徽中行紧紧围绕党中央战略部署,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

自2014年起,安徽中行先后承担阜阳市颍上县谢桥镇团结村、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古店村、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定点帮扶工作,以坚强的党性、深厚的感情、扎实的工作,倾情用力为定点帮扶地区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乡村振兴蓝图逐步成真,在江淮大地这片沃土上绘制出金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崭新画卷。

监制:汪婷婷

统筹:周然 马飞 汪称

记者/视频:鲍玉婵

联合出品:央广网安徽频道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

编辑:刘畅司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