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宿州8月23日消息(记者徐鹏)“对于咱老百姓来说,磨刀、修鞋、配钥匙等都不算什么大事,却是日常生活需要的。志愿者上门服务,帮我们解决这些小问题,非常贴心。”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东方社区的居民张山高兴地说。
张山口中的“上门服务”,便是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的“邻里集市”文明实践项目。当天的活动中,志愿者或给居民理发,或为居民修理电动车和小家电,还有的为居民贴手机膜、修补衣物、健康义诊等······
“‘邻里集市’的活动宗旨就是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生活中的‘小事’‘琐事’‘烦心事’。志愿者队伍通过前期摸排群众需求,精准设置救护知识宣传、磨剪子抢菜刀、义务理发、健康义诊、修理小家电、修理电瓶车、旧衣缝补等多个项目,公开招募了7个志愿服务组织,优选多名志愿者参与,为大伙献爱心、解难题。”宿州埇桥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队长、“邻里集市”活动召集人王伟民说。
“邻里集市”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公益理发服务(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记者了解到,从2021年起,宿州创新实施该项目,聚焦群众需求,优选服务内容,精挑服务组织,利用周末、节假日,把“邻里集市”搬到群众“家门口”提供免费服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喜爱。
“虽然现在大部分人都用手机随时随地拍照,但是我们到社区调研发现,很多老人有拍摄照片的需求,而且他们想用纸质的形式把照片保存下来,于是,我们就设计了‘照出幸福来’这个子项目。”志愿者汤红向记者介绍起这类“定制”服务。
此外,项目还会选择场地条件良好、设施齐备、奉献互助氛围浓厚、群众参与热情较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试点推进“邻里集市”文明实践项目,并专门设置了意见建议收集台,常态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邻里集市”文明实践项目走深走实,相关部门制发《宿州市“邻里集市”文明实践项目调查问卷》,线上线下了解“群众最需要哪方面的服务”“服务时间和频次”等内容,先后收集问卷300余份,整理意见建议800余条,归纳梳理群众需求项目20余项,将碎片化、零散式的群众需求,以“微项目”的形式进行整合。
他告诉记者:“每年年初通过宿州文明网发布服务项目招募公告,明确招募对象、申报条件、服务内容、项目安排等要求,集中招募正式注册、管理有序的志愿服务组织,遴选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相关特长的志愿者,确保提供服务的组织和个人既专业、又可靠。”
截至目前,已开展“邻里集市”活动86场次,受益群众2.68万余人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除“邻里集市”文明实践项目外,当地还做了很多尝试。
据介绍,宿州市连续4年组织开展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交流会,扶持培育“围楼夜话”“一剪美”等为民惠民文明实践项目品牌38个;示范培育“传化讲堂”等普惠性项目、“燕护雏”等特惠性项目、“雷锋就在身边”等互惠性项目品牌50余个。
同时,创新健全完善文明积分兑换、星级创评等工作机制,提高文明实践活动质效,吸引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实践。2023年以来,已通过“爱心超市”等积分兑换平台,回馈4万余人次。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