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铜陵9月5日消息(记者徐秋韵)清晨的长江铜陵段协诚港口码头,集装箱货轮完成装卸驶离泊位,货轮的汽笛声划破宁静,而皖江小镇东联镇也以蓬勃的朝气开启新的一天。

铜陵东联镇毗邻长江,是一座工业镇,小镇面积不大,却铸就237亿元的工业产值,还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虽然以工业为主导产业,但这里没有单调的工业灰。近三万东联人在乡村田野与工厂车间的交响中,将“调色盘”泼洒出七色光谱——党建红引擎轰鸣,活力橙跃动脉搏,温暖黄托举希望,生态绿沁润沃土,服务蓝澎湃经济……每一帧生产与生活的切片,都在为“幸福东联”这本书上增添斑斓多彩的一页。

安徽铜陵东联镇全景(央广网发 东联镇供图)

东联镇活跃着3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央广网记者 徐鹏摄)

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景

前不久,铜陵东联镇党建楼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一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党课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该镇党委书记黄一伟紧扣纪律红线与为民初心,作了一场深刻透彻的党课报告。讨论环节,年轻干部踊跃发言,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并结合岗位实际,从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谈认识。

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东联镇理论学习的常态。2024年,东联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3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15次,书记讲堂26次,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专题党课22场……以理论武装铸魂、以组织创新夯基、以铁纪监督护航,东联镇构建起“学习—组织—监督”三位一体的党建生态,为工业重镇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以高水平党建推动高效能治理,东联镇创新推出“跑办代访”制度,党员干部化身“代办员”,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构建“主动下访、干部代办”的新型问题化解机制,主动解决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截至目前,干部跑办代访共解决101件事项,变百姓“民生愿景”为“幸福实景”。

橙:活力四射迸发能量磁场

夏日傍晚,篮球从产业工人赵京柯的手中划出弧线,球场传来阵阵欢呼声;不远的健身步道上,村民胡培你牵着孙儿的小手,影子被晚霞拉长;农家小院里,“文明新风辩论会”让一旁围观的村民夏定卫也主动思考起了身边事……

“之前附近都没有篮球场,想打球得跑市区,随着这个社区篮球场的建成,我们下班步行十分钟就到了。”安徽江瑞集团职工赵志强告诉记者。

东联镇辖区企业众多,居民健身需求旺盛,2024年,该镇投入70万元打造了邻里中心综合运动场。综合运动场成为产业工人和当地村民的“活力心脏”。东联镇还结合群众需求,开展了篮球赛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如今,篮球联赛引爆夏日,羽毛球场挥拍声与儿童乐园嬉笑交织,五公里健身步道让村民实现家门口的“健身自由”。

一系列暖心民生基础设施的建立要归功于该镇乡镇人代会“一号议案”制度,每年,“一号议案”由镇全体人大代表投票选出,入选后作为党委、政府主抓项目予以推进。2024年,人大代表票决出主干渠清淤护砌、镇域公交站台建设、无动力儿童乐园等4大民生工程,千万资金精准落地。

东联镇产业工人篮球主题公园正举行精彩的篮球赛(央广网发 汪槿曦 摄)

黄:菊香漫野酿就共富蜜

盛夏,东联镇莲湖村的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里蒸腾着热浪。农户张贤达俯身拨开翠叶,指尖轻触缀满花苞的菊枝,汗珠滚落泥土。“现在施足肥、除净草,到了11月这30亩地就变‘金毯子’!”他身后连片的菊田在骄阳下翻涌绿浪。

四年前,莲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文敏带着供销合作社开始试种金丝皇菊,而今基地扩至30亩,刨去成本,每亩地纯利润约三四千元,30亩地可为村里增收约10万元。“管护期务工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顾家挣钱两不误!”村民胡大姐告诉记者。

一朵朵菊花的盛开,展开了东联特色农业的“黄金版图”。长江水滋养千亩蟹塘,“东河螃蟹”膏满黄肥;龙成水产打造马口鱼从苗种到成鱼养殖一条龙特色产业,带动东联水产从传统养殖品种到高附加值品种的转变;两千亩莲藕亭亭铺展,雪白玉臂般的成品藕亩产达3-4千斤,菱角菜浮翠摇波,亩产稳超千斤;丰乐园“阳光玫瑰”甜透仲夏,冷链车直通长三角……

数据是最暖的丰收曲。2024年,东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840元,超全区11.5%、全市72.7%。沃野之上,乡村振兴的金色答卷,正徐徐铺展。

生态宜居的东联镇(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绿:“颜值”刷新唤醒生机勃勃

走进联合村前头姚中心村,村路干净整洁,水塘碧绿清洌,一栋栋黛瓦白墙卧于绿韵之中。“前几年这水塘还堆满淤泥!”村民姚文学说,昔日的“臭水塘”已变成了“风景塘”,这里也成了村口“人气客厅”。

和美乡村换新颜。近年来,东联镇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竣工完成联合村前头姚省级中心村及6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项目;当家塘清淤213亩;农村改厕128户。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中心村管护全面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324个“天眼”也织就绿智网。为提高治理效能,东联镇在省内率先打造了“智慧乡镇”项目,在东联镇“AI智慧乡镇指挥中心”,“智慧乡镇”云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到该镇各主要道口、关键部位实时情况。

“夏秋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我们镇324个智能探头,其中近一半覆盖沟河塘渠。”上线防溺水应用模块后,依托高清摄像头、视频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手机端便可对辖区重点水域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控,有效发挥了防溺水‘前哨’作用。”东联镇相关负责人刘芳介绍。

青:青春经纬织就暖心底色

在东联镇毛桥街道,一间五十余平方米的工会驿站里,空调送出的凉风拂过环卫工张师傅的脸颊。他端着一杯白开水,翻开当日报纸,户外劳动后的疲惫身体在这里得到片刻的休憩。这个被评为“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港湾正是“暖心东联”微小而动人的缩影。

2025年,东联镇团组织获评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的荣光,这是对这片土地上奔涌的青春力量最有力的加冕。荣誉背后,是东联镇工青妇三方以青春之力、温暖之光、奉献之美编织起一张托举民生的立体保障网。

他们深入社区,守护“一老一小”,将服务延伸至居民最需要的角落。“雨露计划”持续为寒门学子拨开求学路上的阴霾,以知识之泉浇灌梦想;青年力量积极开辟“公益岗位”,为脱贫群众铺就家门口的安稳生计,让自强之根深扎乡土;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者,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成为照亮困境、播撒希望的温暖星火。

2024年7月东联镇团委组织青年志愿队在堤坝上进行查险(央广网发 东联镇供图)

蓝:服务升维澎湃经济浪潮

皖江之畔东联,广袤田野与村落相映成趣,工业集中区内车流不息。这座人口不足三万的小镇,"链"动着237亿元工业产值。

产业蓬勃的背后,是东联镇党委政府构筑的湛蓝服务生态。“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完善好配套服务就是最优营商环境。”这是东联镇为企服务的理念。

2022年,铜陵首个乡镇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在此诞生,设置“逢8必问”机制:每月8日,镇领导带政策进企业,听诉求、解难题;每月18日,多部门联合“会诊”攻坚瓶颈;每月28日,跟踪回访,听取反馈和评价。

数字见证蓝色服务的厚度:专项行动14场次,解决难题152项,助企降本增效7640万元,招工1900余人。这抹服务之蓝,如活水滋养着工业森林。

东联镇在2022年就成立了铜陵市首个乡镇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央广网发 东联镇供图)

紫:公信之锚定盘民生

“这个浆砌石护砌石料粒径是多少?”今年年初,东联镇三套班子集体调研2024年人大“一号议案”畅干渠、除短板项目推进情况。当调研组指出四标段施工现场存在护砌砂浆饱和度不足、石料粒径偏小等问题,以及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的情况时,人大监督这枚‘公信之锚’迅即落下,牢牢定盘:现场交办明确责任、限期整改不留死角、监理单位挂牌督办。

监督的刻度有多精密,民生的温度便有多真切。为确保“一号议案”项目真正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东联镇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权威优势,创新实践“设建管”一体化全链条监督模式。从项目的蓝图规划到一砖一瓦的施工建设,再到后续的长效管护,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关键环节。他们以专业的眼光、负责的态度,紧盯质量、进度和惠民实效,用严谨的监督为每一项工程注入公信的基因,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承诺不打折扣地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从红色引擎点燃治理根基,到金色丰收铺展共富画卷;从绿色生态沁润和美家园,到蓝色服务澎湃经济浪潮;从青春经纬编织暖心善治,到公信之锚定盘民生福祉……东联镇的每一帧七彩“封面”,都是人民幸福笑脸的生动拼图。

当党建红引领着这片七彩光谱交融生辉,这座小镇正以奋进的姿态,在日新月异的“封面”切换间,泼墨绘就一幅工业文明与田园诗意和谐共生、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交相辉映的新时代美好画卷。

编辑:刘畅司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