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6日消息(记者 刘浩)近日,记者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张保卫教授研究团队处获悉:该团队去年在安徽省舒城县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岳西县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得雨蛙属物种标本19 号,相关研究论文已于近期发表。

大别山雨蛙(央广网发 张保卫研究团队供图)

张保卫教授研究团队成员、博士研究生张财文告诉记者,这些雨蛙吻端有“黄棕色的 Y 形斑纹 ”,跟分布在秦岭地区的 “秦岭雨蛙”相比,大别山的雨蛙不仅形态有差异,甚至连叫声都不一样,它们属于一个独立的进化支系,研究团队遂将其命名为大别山雨蛙。

大别山雨蛙(左)和秦岭雨蛙(右)对比(央广网发 张保卫研究团队供图)

“对于雨蛙属来说,这是该属内四十多年来首次增加新种。” 张财文说。

近年来,张保卫教授所指导的研究团队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先后发现两栖、爬行、兽类等新物种达到18种。

此前央广网报道过该团队发现的无毒蛇新物种。央广网报道:安徽发现无毒蛇新物种

“未来,我们会继续扎根江淮大地,把安徽省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摸得更清楚!”张保卫说,研究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让更多 “皖境新种” 走进大众视野。

编辑:徐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