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江淮热土,创新潮涌。在这片从不缺乏创业精神与产业基因的土地上,新质生产力正破土而生、拔节生长。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智能改造;从非遗技艺的现代焕新,到安徽品牌的全球闯关……安徽实体经济的热带雨林中,处处回荡着向“新”而行的铿锵足音。在这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与陪伴成长。它如风帆,助低空飞行器翱翔天际;如薪火,点燃非遗技艺的当代生命力;如桥梁,连接安徽制造与全球市场;如土壤,滋养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
即日起,央广网安徽频道联合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点“实”成金》,深入低空经济、非遗焕新、品牌出海与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线现场,记录安徽产业创新的生动实践,解读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路径与方法,与您一同见证金融活水如何滋养“皖”美创新的万千气象。
自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片天空便不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空域,更成为区域竞争逐浪的新蓝海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如今,一个万亿级市场正加速打开。
在安徽,当无人机载着蓝莓汁与快递包裹,穿梭于从安庆到合肥的城市天际;当六安金安通用机场,迎来了购买电动飞机的私人买家……这片曾孕育徽商传奇的土地,如今正在云端之上开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历经漫长培育,低空经济不再悬浮于概念或体验,而是沉降为可感可知的消费现实——从物流配送到低空观光,多元场景正汇成这片新蓝海中最汹涌的浪潮。
市场的大门渐次开启,产业与资本也在同步进化。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正重新定义自己在创新生态中的角色,在这片空域,它们不再仅是幕后的资金支持者,更转身为低空经济的“空中合伙人”。
【喜提新机】
勇敢的人先飞起来
低空经济正悄然从生产线走向生活圈。
今年9月13日,一名合肥科技自媒体博主在六安金安通用机场完成了一次特别的“开箱”——花费128万元,将皖企零重力飞机工业研发的eCTOL(纯电动固定翼飞机)“锐翔RX1E-A”带回了家。
“提飞机,这么小众的词汇终于也让我赶上了!”该博主在社交媒体上难掩兴奋。
似乎具有某种不真实感:普通人也能自己买个飞机开了?但实际情况是,只要考取了飞行驾照,针对相关机型,在既定区域做好飞行报备,普通人操纵飞机冲上云霄,不再是梦。
勇敢的人已经先飞起来。

“锐翔RX1E-A”(央广网发 余洋 摄 )
如果将安徽低空经济比作一支飞行编队,零重力飞机工业无疑也是其中“先飞起来的人”。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年轻企业,致力于构建地球上“第三种交通生态”,短短四年间完成了从“追梦人”到“领航者”的跨越,在新能源航空器研发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锐翔RX1E-A”之所以能够走进大众视野、被博主“提走”,是因为它是目前国内唯一已取证可开展商业化运营的电动固定翼飞机。其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在全国已经获得了1500多架的意向订单。
与此同时,另一支源自中国民机研制体系的团队——合肥览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客运领域开辟新赛道。
“LE200可搭载5名乘客,巡航速度达200公里/小时。它起降无需跑道,灵活性高,是未来城际出行和空中通勤的高效工具。”览翌航空战略与创新副总裁贾晓东介绍。

技术人员正在调试LE200(央广网记者 刘畅司晨 摄)
在今年9月20日世界制造业大会首日活动上,览翌航空一举签下包括LE200机型在内的120架飞机订单,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订单量已达480架。
历经从技术探索到产品落地,从“产线”到“航线”的漫长培育期,低空经济的发展引擎正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越来越多贴近生活的前沿场景正在将“空中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价值。
【双线策略】
要面包,也要诗和远方
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低空交通时代的构建仍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突破技术、法规、基础设施、社会认知等多重障碍。
面对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安徽低空企业没有选择一味“烧钱”博未来,而是采取了颇具智慧的“双线并进”策略,在理想中的一切到来之前,先确保拥有独立行走的能力。
零重力的双线策略清晰明确:一边是相对成熟的eCTOL,如“锐翔RX1E-A”,有固定翼、需要跑道起降,但技术成熟度高,成为企业当下立足市场的主力。
另一边,则是更具前瞻性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路线,为企业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在零重力的企业展厅,他们的另一款拳头产品——拥有换电设计的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ZG-ONE“鹊飞”代表着零重力的未来。
这款专为低空观光场景设计的机型,拥有270°透明观景舷窗、高效的5分钟快速换电系统、整机弹射式降落伞等先进配置,目前该机型仍在适航取证阶段,预计2026年取得TC标准适航证。

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ZG-ONE“鹊飞”(央广网发 余洋 摄)
这种“要面包,也要诗和远方”的发展思路,让企业在务实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我们必须考虑活下去,才能谈如何飞得更远。”零重力飞机工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石红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当然,市场前景是令人鼓舞的。尽管仍在取证阶段,ZG-ONE已经签署意向订单一千三百多架,市场渗透率正逐步提升。
览翌航空同样选择了“双线并行”,其策略是“物流机先行,客运机跟进”。
“LE200客机有望在2028到2030实现商业闭环落地,而中型物流无人机LEU100将更早投入市场。”
贾晓东介绍,LEU100巡航速度可达120公里/小时,应用场景明确,包括应急救援、医疗转运和高附加值物流运输。“如果顺利,今年年底取得适航证,明年交付市场。”
零重力飞机工业首席战略官陈炎介绍,公司已经形成了“交付一代、取证一代、在研一代”的布局,现阶段通过航空飞行营地、体验带飞、低空文旅、飞行培训生态系统的打造,逐步积累起电动新能源航空器应用、生产、制造、售后等一系列方面的经验,将为今后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做好准备。
【多点支撑】
政策性金融工具走向低空
竞逐新赛道,安徽正充分发挥全国空域改革试点省份优势,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为双核,池州、安庆、六安、宣城等多点支撑的低空产业格局。如今,在政策支持和“双线策略”的推动下,许多“低空皖企”在这一轮的产业发展中占据先机。
政策、技术与场景共振,市场的大门正缓缓开启。在这一进程中,资本的角色也在悄然蜕变——从幕后的支持者,转变为台前的共建者。
今年8月,在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的全程协助下,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申报的合肥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正式落地,总投资规模达18.6亿元。
记者获悉,区别于传统基建产业园项目,这一专项债项目聚焦于低空安全监管的顶层设计,将构建“安全可控、高效协同”的管理体系,为全国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首创性探索。
“这不仅标志着合肥在低空经济赛道获得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有力赋能,也是中国银行积极服务区域创新高地、夯实低空经济发展安全底座的又一举措。”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额低空经济专项债落地,融资模式走向“财政+市场化”……技术突破+制度创新,安徽正以双轮驱动加速领跑,让“安徽经验”在低空经济赛道上,从江淮大地飞向全国。
【金融角色】
从“幕后”支撑走向“台前”引领
在低空赛道的市场化合作层面,金融机构也正重新定义自己在创新生态中的角色,从传统的“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转变成为了产业发展真正的“同行者”。
今年4月,中国银行合肥分行与览翌航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联同中银金租将与览翌航空围绕党建共建合作、飞行器采购、融资业务、结算业务、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合作中,中银金租与览翌航空就采购50架LE200型eVTOL航空器达成意向协议。
这代表着一种针对低空经济产业的全新服务模式。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客户经理董星月介绍,在这一模式中,中银金租、览翌航空、购买方形成了完整的交易闭环。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低空经济企业(央广网记者 刘畅司晨 摄)
“飞机属于高价值产品,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有需求的个人或公司不具备全款购买的能力。”董星月表示,中银金租介入后,会从专业角度审核买方资质,然后出资购机并与买方签订协议,买方取得飞机后分期还款即可。
这种模式极大促进了飞机交易的达成。贾晓东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正是依托这种方式,飞机这种商品的消费或交易才能更顺利地进行。”
在该领域,金融机构的赋能不仅限于融资环节,更深入参与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以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与零重力飞机工业的合作为例,董星月介绍,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将持续与零重力飞机工业开展企业融资、IPO辅导、信贷与金融租赁等多个关键环节的双向合作。“依托中银集团丰富的金融资源,我们将为零重力设计多元化融资方案,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陪伴低空经济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人员体验零重力新产品(央广网记者 刘畅司晨 摄)
董星月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已突破10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超过17%。我们正在系统构建一个覆盖‘研发-制造-运营’全链路的金融服务引擎,持续助力低空经济从蓝图走向蓝天。”
可以预见的是,资本入局已不再只是简单的股权或债权模式。在低空经济这个新赛道上,一些先发的金融机构正选择与参赛者并肩而行。
从技术突破到商业模式创新,安徽的低空经济正在书写一个关于勇气与智慧的故事。这是一场全新产业生态的构建——政策引领、企业创新、金融赋能,三者共同构成了安徽低空经济腾飞的“黄金三角”。
当金融机构从“输血者”转变为“造血者”,产业星火方能渐成燎原之势。在低空经济这条赛道上,更多人开始明白,真正的智慧不在于飞得多高,而在于飞得多稳、飞得多远。
监制:汪婷婷
记者:刘畅司晨
联合出品:央广网安徽频道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