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淮北7月18日消息(记者徐鹏 通讯员李婵钰 朱朝辉)这个暑假,来自淮北师范大学的9名学生组成了一支淮北市非遗传承人影像志与口述史整理社会实践团队,他们走进乡村,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调研、用心挖掘。
大学生们在泥塑工作室学习非遗技艺(淮北市传媒中心供图)
在濉溪古城一家泥塑工作室,大学生们开始一场探访非遗活动。他们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有的跟着老师学习如何揉合、塑形、捏制泥塑;有的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口述,把泥塑历史、艺术价值、表现形式、传承发展等情况认真记录;还有的则用镜头把这一幕幕记录下来。
学生们在学习和拍摄中,感受民间手工技艺带来的乐趣,从中了解非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随后,同学们回到学校把拍摄的素材制作成短视频。
“我是学新闻与传播的,在口述史和影像志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如何去拍摄,如何去做采访,如何去整理材料。”淮北市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郑尉说,“通过文字和影像的方式把非遗传承人的故事给记录下来,希望能被更多人可以看到。”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淮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们还将探访当地更多的非遗文化,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非遗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淮北泥塑第七代传承人李建东说:“从取土到和泥到作品成型等,大学生们都做到了详细的记录。希望大学生们通过视频记录,能把淮北泥塑的技艺记录下来,再通过视频和文字表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淮北传统手工技艺,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编辑:张琳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