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享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也是安徽省唯一完整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安徽泾县,这一古老的非遗,正在以别样的方式,迎来新生。
中国宣纸文化园内的国纸客厅(央广网发 朱丽摄)
中国宣纸文化园内的国纸客厅(央广网发 朱丽摄)
捞纸师傅正在展示捞纸技艺(央广网发 朱丽摄)
作为宣纸的原产地,近年来安徽泾县持续推进以宣纸为主题的文旅融合。其中,投资1.5亿元的中国宣纸文化园以“中国特色、世界唯一”为目标,突出宣纸和非遗特色,聚集和提升宣纸及文房四宝产业。
文化园中的国纸客厅、国纸水街项目自今年5月试运营以来,已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拍照打卡,成为新的旅游胜地。在技艺展示区内,捞纸师傅们正在展示捞纸技艺。据介绍,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要经历300多天、18个环节、100多道工序,技术难度最大的就是捞纸。宣纸的好坏、厚薄、纹理和丝络,全在这一‘捞’上。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捞纸项目也入选“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正成为泾县文旅发展的一张靓丽新名片。(朱丽)
编辑:张宣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