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东联镇复兴村复兴小区广场上,几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个个伸长了脖子认真听,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这是东联镇第五期“文明新风辩论会”现场,辩手都是镇村干部职工和普通村民。他们围绕婚嫁习俗,展开了一场关于“彩礼该不该要”的思想碰撞。
东联镇地处铜陵东北部圩区,过去因位置偏僻、经济落后,被戏称为“铜陵的西伯利亚”,婚嫁成了很多家庭的难题——男子家中没钱难娶亲,女儿出嫁常要高彩礼。
转机出现在去年6月份。东联镇创新推出“文明新风辩论会”,首场就直指“高价彩礼该不该要”,辩手都是乡里乡亲。大家都很好奇,这些平日和锄头镰刀打交道的农民,能辩出什么名堂。
结果出人意料。这场露天辩论会,不是你讲我听的单向劝导,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法条,大伙卸下心防,说的全是心里话,既有对“彩礼是传统礼仪”的情感认同,也有对“因婚返贫”现实困境的剖析。现场还有法官解读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土话辩清了是非,乡音讲透了法理。
一场辩论下来,现场达成共识——高额彩礼是陈规陋习,要了“面子”丢了“里子”,必须抵制。可谁愿做第一个不要“面子”的人?
复兴村党支部副书记阮先展站了起来,当场表态:“我家女儿明年出嫁,一分彩礼都不要!”话音落下,场上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今年国庆期间,在众人的关注下,阮先展的女儿阮倩如期出嫁。阮先展兑现承诺,不仅没收一分钱彩礼,还准备了轿车和电器做嫁妆。
如今,走进东联镇,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联合村率先把婚丧嫁娶随礼规则写进村规民约——最高300元;永新社区将15户践行新风家庭的事迹制成“光荣榜”,在社区文化广场集中展示宣传;“文明积分”制度让践行新风的家庭既受表彰又能兑换生活用品;镇里自编自演的小品《攀比》,把“文明新风辩论会”搬上义安区春晚舞台,让更多人在笑声中认识高价彩礼和婚事大操大办陋习的危害。今年5月,“文明新风辩论会”文明实践项目荣获第三届“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前沿论坛”特等奖,东联镇也在当月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镇。
“以前比谁家彩礼高,现在都比谁家彩礼少。”看着最近“新风履约榜”上更新的数据,陶红胜满意地说。统计显示,自“文明新风辩论会”开展以来,镇里已有十多户家庭践行或承诺“低彩礼”“零彩礼”,按当地过去10万至20万元的彩礼水平算,累计可节省支出一两百万元。(来源:东联镇人民政府)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