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在庐阳大地落地生根,化为可观可感的治理实效。繁华商圈中,“巷导”如灵敏的“传感器”,精准感知街坊的急难愁盼;在社区楼栋,大伙在协商议事会讨论得热火朝天,大事小情商量办、一起干……家门口的幸福,出现在微小却温情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合肥市庐阳区持续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完善“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推广“巷导计划”等治理经验,实现基层治理从“社区治理”向“全域治理”拓展。

作为安徽省首条“全国示范步行街”,淮河路步行街年客流量超8000万人次,每天有超过20万游客穿梭其间,更有2.12万户商户、3.18万户居民在此,构成了充满活力的复合型商圈。

如何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的多元需求,打造更有温度的商圈软环境?“巷导”在庐阳区应运而生。这支身着蓝马甲的队伍,每日穿梭在街巷之间,成了商圈的“活地图”和“调解员”。

“巷导”走访旮旯巷小吃街(汪毓秀 摄)

解民忧,身边小事也是群众“心头大事”——日前,在宿州路156号大院,"巷导"李宁冬成功调解了一起因老旧水管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他邀请当事人及“老邻居”“老同事”共同沟通,以邻里情分化解矛盾,使“小事不出巷”。

汇民力,商户共治为商圈治理注入新动能——8月,为巩固“巷导计划”实施成效,逍遥津街道九狮桥社区商户联盟成立,街区30家门店加入,携手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街区更加有序。

助发展,“巷导”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来自东北的商户张洪波在“巷导”贾永美的帮助下,两个月就办妥所有手续,“疯狂杂货铺”顺利开张,见证了为企服务的高效与温暖……

据悉,逍遥津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巷导计划”,吸纳老党员、热心商户、志愿者等组成“巷导”队伍,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理熟”的优势,调解纠纷、收集建议、代办证照、对接资源……截至目前,“巷导计划”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起,其中商圈矛盾纠纷210余起。

当前,庐阳区正全面推广“巷导计划”治理经验,已拓展到五河路、万象汇等6个商圈,通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街坊引导、多元劝导、法治规导”治理响应机制,推动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商圈共治,以“巷导”服务破解民生难题、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走出繁华商圈,基层治理温度融入庐阳每个角落。庐阳区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四治融合”“庐州街坊”“富源经验”等治理经验精准施策,深化拓展“窗帘之约”经验做法,推动各类小区和美宜居。党员志愿者、“庐大姐”、“庐小志”等多元力量,活跃在全区84支群防群治志愿服务队和200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中,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十棵椿”红色文化凝聚人心,龚湾巷“礼让文化”促进邻里和谐,虹桥社区“好人文化”以榜样引领……文化力量和风细雨,浸润基层善治。今年9月,庐阳区逍遥津街道、海棠街道清华社区入选安徽省基层治理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三十岗乡崔岗村村规民约入选全省首批百佳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小事共商,难题共解,邻里共融。如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细流”,雨润共建共治共享“满园春色”,铺展更有温度、更富活力的庐阳基层治理新画卷。(刘李冬)

编辑:刘畅司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