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6月20日消息(记者徐鹏)夏季是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高发期,地处长江北岸、水网纵横的安徽省宿松县,防溺水形势严峻。对此,宿松县公安局提前谋划,发动全县派出所构建“宣传、排查、监护、演练”四位一体的防溺水工作体系,为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筑牢屏障。

宣传“声浪”,敲响安全警钟

“宣传是最好的预防针”。暑假来临前,全县派出所积极组织民警辅警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讲座,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预防学生溺水教育警示片,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溺水事故的严重后果,着重强调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同时,发放《关于预防学生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等相关防溺水和救援知识宣传资料。

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民警在讲座中采用场景模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和自身条件进行自救,并带领他们总结自救小妙招,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轻松掌握正确的呼救和救助方法,真正做到“教育入脑,安全入心”。

部门“联手”,清除隐患雷区

“众人拾柴火焰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派出所会同消防、农水等部门,对辖区危险水域开展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将水域面积大、靠近校园、曾发生过溺水事件的水域列为重点排查和巡逻对象,每周安排专人进行不少于4次的巡逻检查。

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便迅速记录并及时整改。针对边远水域,各派出所主动联合村(居)委会,在看似平常却暗藏危险的地方设置全覆盖式警示标语。自6月10日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工作以来,共排查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池塘、沟渠等水域140处,新增防溺水提醒标牌260个。

监护“加码”,呵护重点群体

“家庭是孩子安全的第一防线”。全县派出所充分利用校园安全岗、警民议事厅、一村一警等渠道,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循环播放音频等方式,开展一系列针对家长的防溺水教育宣传活动,让家长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孩子防溺水安全中的重要责任,增强其监护意识。

同时,各派出所督促学校利用班级家长微信群搭建家校沟通桥梁。一旦发现孩子有私自外出游泳、嬉水等危险行为苗头,家长能迅速在群里相互告知并加以阻止,形成紧密的“安全联盟”。此外,各派出所会同乡村干部加强对辖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关爱,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家访和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增添保障。

演练“实战”,提升应急速度

全县派出所统一对每一辆接处警车辆的防溺水救援装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装备完好,随时可投入使用。同时,提前做好暑期溺水事件的处置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科学的应急预案。

各派出所主动与消防救援部门对接,从提升队伍应急处置溺水警情和救援能力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民警辅警开展溺水警情处置知识培训,并联合开展防溺水应急救援演练。通过多次演练,部门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得到充分检验和提升,应急处置流程更加优化高效。

此外,各派出所还采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等方式,加强对辖区乡村干部、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化防溺水救援演练,现场模拟远距离、近距离营救溺水者的正确方法。

编辑:鲍玉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