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1月27日消息(记者徐秋韵)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为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之一,为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扎根江淮大地的国有大行,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充分发挥网点覆盖面广、客户基础深厚、服务贴近民生的天然优势,积极构建覆盖“个人+产业”的双轮驱动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以“邮储绿”守护“夕阳红”,助力安徽银发群体从“养老”走向“享老”。
适老服务,从“硬设施”到“软关怀”全面升级
“网点工作人员不仅业务熟练,待人更是无微不至,让我们老人心里觉得特别暖、特别踏实。”77岁的张阿姨感慨。11月25日,一场以“防范养老诈骗”与“守好钱袋子”为主题的金融知识沙龙在邮储银行合肥市庐阳区支行展开。活动以通过通俗讲解、趣味互动等贴近老年人认知习惯的方式,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金融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全力守护老年人财产安全,现场气氛温暖融洽。
定期举办厅堂微沙、理财沙龙,讲解反诈常识、养老理财等实用内容是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走深走实养老金融服务的缩影。在邮储银行合肥市庐阳区支行的门口,一枚温暖的“长春花”标识,已成为周边社区老年人心中熟悉的信号。“长春花”寓意绵长关爱,2024年,该支行被认定为“长春花老年人服务特色支行”,这里也是邮储银行为安徽银发族提供金融服务的“暖心港湾”。

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智能设备操作(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步入支行,关怀首先体现在一系列无声的硬件设施中。从门口平滑的无障碍通道,到厅堂内全覆盖的爱心专座与扶手,确保了行动不便的长者能够安心进出与休憩。
细节之处更见真心: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轮椅、应急医疗箱等至少六类适老用品触手可及。厅堂的光线与标识经过专门优化,以贴合老年人退化的视觉生理。在业务办理的关键环节,支行开设了爱心窗口,将“柜外清”交互确认时间延长至最长达600秒,并扩展了电子签名的全屏区域,只为让每一位老年客户都能从容、安心地办好每一笔业务。
如果说硬件是骨架,那么服务就是灵魂。该支行推行“一对一”专人引导服务,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智能设备操作。针对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理业务,开通95580“尊长专线”,同步推广手机银行大字版,聚焦余额查询、转账、生活缴费等常用功能,让线上服务“看得清、用得会”。
从无障碍的物理环境,到无代沟的数字鸿沟,再到无距离的上门服务,邮储银行的适老服务体系,核心始终是“人”。这一切努力的共同指向,是让金融科技的发展不忘却每一个年迈的脚步。
“个人+产业”双轮驱动,构建全面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暖心服务的背后,是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将养老金融提升至全行核心战略高度。“我们将养老金融视为服务国家养老事业、履行大行担当的重要使命,从组织、资源到机制全面倾斜,构建起从‘个人+产业’的双轮驱动格局。”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公司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拥有营业网点1773个客户数占安徽常住总人口比例近2/3,是全省网点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国有商业银行,与全省老年客户之间早已筑起坚实的桥梁。截至目前,月均代发养老金超60亿元。
老年客群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突出表现为风险偏好低、流动性好、简明明了、安全守护、兼具服务与非金融价值,即“稳、活、简、安、情”。在产品服务环节,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精准打造专属产品包,以PR3及以下低风险产品严守稳健性,以3个月到5年等多种期限满足流动性,并通过专属设计和动态资产配置提升收益性。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与防诈宣传,用心筑牢老年人“钱袋子”的安全防线(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与此同时,该行聚焦康养旅居、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智慧健康养老、银发产品制造等五大重点领域,创新信贷模式,全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在阜阳太和县,采用“盘活存量资产+改造升级”模式,为某养老提升改造项目提供授信,期限15年,助力其设置849张养老床位。在利辛县,省分支行为利辛康养中心项目牵头组建20年期的银团贷款。截至今年10月末,全行养老产业项目贷款授信总额11亿元,投放超3.9亿元,为补齐县域养老短板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从网点一线无微不至的适老关怀,到战略层面“个人+产业”的双轮驱动,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正以坚实的金融力量、专业的服务温度和长情的企业担当,悉心守护着江淮大地的“夕阳红”。
面向未来,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表示,将围绕“做深个人服务、做强产业金融、探索生态圈”三大方向持续发力,推动从“卖产品”向“提供养老规划解决方案”转型;重点投入养老设施、医养结合等领域;打造集“金融、生活、健康”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安徽银发族安享晚年的忠实伙伴。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