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行走在宣城市宣州区各个工业园区,随处可以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气息,一派建设、生产、销售三旺的景象映入眼帘。

  ——向阳小微企业园内,锐士精密和跃达机械项目工地上建设正酣,数台工程机械设备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工程施工,轰鸣声不断。

  ——安徽贝拉乔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组装浴缸产品,开足马力赶订单、忙生产。

  立讯精密、申兰华色材、亿优新材料等多家企业以极具竞争力的品质优势、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

  这一幕幕火热的建设和生产场景,正是宣州区不断加快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要素保障

  ——加强督导、发力服务,以精准布局建设“发展高地”

  如何进一步壮大全区工业经济总量,把工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宣州有着自己的破题方式。

  2月24日,新春伊始,“六大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全面吹响宣州区工业发展的嘹亮号角。会上,区委书记汪侃明确了做好未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主攻工业、强攻产业,全力推进传统产业二次创业、战新产业倍增发展,挺起实体经济的脊梁”。

  工业发展,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阳光雨露。宣州区坚持以优质服务,构建一流的发展环境,助力企业从“起跑”到“起飞”。

  在涉及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宣州都在使劲发力:

  ——用好土地资源。加强“五未”土地清理工作,目前已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35亩,供而未用69亩。推动“标准地”改革,宣城高新区明确了“标准地”以园区三类化工用地为试点试行,逐步实现在全区域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的目标任务。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了跃辰新能源、源盛弘电器、青华包装、广鼎汽车零部件等一批企业。

  ——强化金融服务。深化政银企对接,推进银企信息交流,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分行业、分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政企对接活动,半年来已召开6场银企对接会,截至5月底共解决困难企业融资需求近3000万元。更新完善宣州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库49家企业基本信息,并对有意对接资本市场的库外企业进行登记。

  ——做好用工服务。紧盯区内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精准对接,开设《宣城直聘》《宣城人才》《宣城论坛》等微平台以及直播平台,举办“2+N”招聘会46场,网络招聘会20场,新媒体直播招聘会13场。累积服务全区557家企业,提供招聘岗位16714个,初步达成意向4100多人,新入职2900多人。

  ——加大对企帮扶。持续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践行“一线工作法”,强化“车间情节”,以政策集中宣讲、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精准对接企业,强化部门协调,推动“一企一策”帮扶,切实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正因如此,广东海洋卫浴智能家居产业园、科地克科技、贝拉乔二期、克琳黛尔智能家居、立讯精密二期、浙江正大来了……一大批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宣州,为宣州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产业集群

  ——“集”优成势、聚企成“群”,以“链式思维”引领园区发展

  产以“类”聚,业以“群”分。宣州工业之所以迟迟不能突破,就是因为产业小而散,不成体系、没有合力。

  为此,今年宣州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制定《宣州区产业集群群长制实施意见》,提出要做强做优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碳酸钙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做精做深绿色建材、家居卫浴、文旅康养、绿色食品、商贸物流五个特色产业,构建错位互补、一二三产协同并进、持续赋能的“3+5”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末,形成500亿级精细化工、200亿级智能装备制造、200亿级碳酸钙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平台支撑。《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依托宣城高新区化工产业基础,加快创建省级化工园区,积极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拓展,将宣城高新区打造为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因此,优先发展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也成为了宣城高新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目前,宣城高新区拥有精细化工类企业18家,在建和拟开工精细化工项目8个。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省级化工园区建设工作,按照资源节约、绿色先行的原则全力以赴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宣城高新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夏登城说。

  而要说起宣城高新区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就不得不提起“申兰华色材”。

  安徽申兰华色材有限公司(原宣城亚邦化工有限公司)于2003年9月成立,主要从事酞菁系列、永固紫系列等高档有机颜料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印刷油墨、涂料、塑料、橡胶、皮革、纤维纺织品、建材及农化产品着色等行业,也应用于液晶油墨显色、3D打印、光漂白等高端领域,是中国有机颜料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

  瞩目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创新发展。“我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始终坚持用知识创造价值,充分发挥各专业人员作用,积极开展工艺、配方调整,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简单来说就是强基固本、苦练内功、提质增效。” 公司总经理汪国建用12个字,精准地概括了企业精神,“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产品研发,依靠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在立足颜料发展的同时,开拓研发一系列新材料产品。”

  产业发展不能依靠“单打独斗”,“握指成拳”才能迸发最大合力。因此,宣城高新区按照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的要求,依托申兰华色材、英特颜料、晶瑞新材料、亨泰电子等企业,大力发展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为主的化学新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制品制造业,着力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接下来,我们会积极引导精细化工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与相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产业链协作体系,同时重点培育现有企业、在建项目加速成长,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的产业集群。”夏登城说。

  今年1-5月,宣州区精细化工实现规上产值2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79%;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规上产值3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26%;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规上产值1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9%。

  关键词:建强梯队

  ——培大育强、扶小做优,以分类指引推动“大”“小”共荣

  企业是工业发展的源动力,多极发展、多点发力方能打开工业新格局。为此,宣州区提出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全力突破创新企业、倾力扶持中小企业,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小草葱郁’的企业梯队。” 

  “培大育强”发力点何在?宣州亮出了答案:以新应新、以变应变,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让新兴产业乘势而上。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和“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优化产业政策扶持体系,集中要素资源大力培育,力争2021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

  转型升级步履铿锵。开展百企技改升级行动,把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传统产业企业滚动升级。截至目前,在库技改项目78个。

  创新制造方兴未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壮大行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同时建立战略性新兴企业培育库。支持企业加强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思路决定出路,实干决定实效。今年1-5月,宣州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4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36.2%,工业技改投资增速31.2%……一个个数据勾勒出加速发展的脉络。

  “培大育强”成效显著,“扶小做优”也不容忽视,小微企业园建设就是宣州区“扶小做优”的重要举措。

  连日来,在向阳小微企业园内,仅有一路之隔的已投用厂房和在建厂房合奏出了一首奋进之曲。

  在安徽锐士精密工具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运料车穿梭不息,搅拌机、吊装机加速运转,工人们紧张忙碌的身影遍布各处。

  “项目是4月底正式开工的,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梁柱施工。考虑到现在天气比较炎热,我们都是早起早干,下午到了3点以后再开始干活,最高峰每天能有100多人进场。”施工单位负责人汪命有介绍道。

  据了解,安徽锐士精密工具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0万片硬质合金圆锯片项目是去年向阳街道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总投资6200万元,项目计划于12月底竣工投产。

  与锐士精密遥相呼应,在向阳小微企业园的另一边,新落户项目跃达机械也在快马加鞭地建设。目前该项目主体已经封顶,预计到9月份竣工交付使用。

  “现在园区内已有10家物联网智能家居及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在建企业2家,已建成8栋标准化厂房约6万平方米,还有5个项目正在洽谈中,可以说是初具规模。”向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勇告诉笔者,如今,园区一方面盘活僵尸企业,为项目落地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招引优质企业入驻园区。

  向阳小微企业园就是宣州区加速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的缩影之一。目前宣城高新区正在推进智能科技和先进制造业两个小微企业园建设筹备工作;文昌镇以安徽新嘉乐制衣有限公司为载体,以亿优新材料、明柯铸造、振隆铸业为产业基础,依托现有闲置工业厂房,打造智能制造小微企业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引擎齐发力,正是宣州区建强企业梯队的不二法宝。(冯颖 朱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