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徽派企业商贸流通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外贸企业拓内销对接会在合肥举办,全省近370家内贸、外贸企业参会,共商推动安徽出口产品打开国内市场。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内外融合”势在必行。这也是此次大会的深意所在——搭建凝心聚力的平台,打开全新的交流空间,消除内外贸企业间的隔阂,让外贸企业更加顺利地打开内销市场。
拓内销势在必行
安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其中王光熙松萝茶业一直是出口大户。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运营总监方承斌介绍,公司的松萝茶系列产品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对美国出口份额小,目前的形势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不大。”方承斌说,但由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加剧,外贸企业的“焦虑情绪”有所加重。
他表示,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开拓国内市场,从最初的10%左右提升到了目前的30%左右,“现在可能是个好时机,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把内贸份额再往上提一提。”
也有部分外贸企业受到美方滥施关税的影响更直接。安徽轻工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世传介绍,企业以纺织服装日用消费品出口为主,2018年以来,由于美方抬高关税壁垒,该公司对美出口规模已经缩减,2024年出口规模在8000万美元左右,占公司出口规模比重约20%。由于美方滥施关税,公司对美出口按下“暂停键”,部分订单产品出现库存积压。
总体而言,对于开拓内销市场,外贸企业普遍认为是“必须做”。但对于“该怎么做”,外贸企业需要得到助力。
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必须适应的变化包括:
销售模式不同。外贸企业大多习惯了订单式销售,转向内贸市场,意味着要重新找市场渠道,开拓销路,这其中免不了要与深耕国内市场的企业同台竞争。
消费需求不同。国内外一些产品标准不一样,国内外消费需求不同,原先出口的产品需要经过调整改造才能适应国内市场,这涉及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线调整等诸多问题。
品牌影响力不足。一些外销产品还需要经历一定周期的市场培育,才能在内销市场积累品牌知名度。
客户对象不同。很多外贸企业以B2B(企业对企业)贸易为主,转向国内的B2C(企业对消费者)零售体系后,客户不同,对企业开拓市场能力有了新要求。
多措并举助力转型
无论是成立徽派企业商贸流通合作联盟,还是开展外贸企业拓内销对接会,目的都是帮助外贸企业更好地解决“该怎么做”。
在现场对接环节,13家内贸企业设置了对接台,与参会的外贸企业对接供需情况,商洽合作意向。
“以前我们的模式是先进行选品和商务谈判,再上架销售。现在针对出口转内销的产品,我们建立了绿色通道,可以先试销看效果,效果好再进行商务谈判,纳入供应商体系。”安徽邻几商贸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朱芳胜说。
安徽永辉超市华东公共关系负责人刘陶说,目前,永辉超市对外贸企业公布的专项邮箱收到数百封邮件,已与超100家优质供应链企业进入采购洽谈阶段,其中包括向开市客、山姆等美国市场供货的中国供应链企业,品类覆盖蔬果、休闲零食、家居百货等十余大类。目前永辉正在积极洽谈,匹配品质商品,预计于一周内推出外贸专区。
安德利是安徽省县域商业领域唯一一家全国重点零售企业。安徽安德利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成表示,公司将为外贸企业提供线下商超专区、线上电商入口等零门槛入驻机会,还将与外贸企业联合发起“皖货优品”推广行动,联合研发、打造徽文化IP衍生品,在商超内推出“皖货专区”。
“安德利将主动担当内贸枢纽角色,为外贸企业提供从渠道落地到品牌孵化的全链路支持,同时积极对接外贸伙伴的优质供应链资源,丰富自身业态,实现一体化的良性互动。”王成说。
安徽交控集团是全省统一的高速公路投资运营管理平台,拥有服务区经营门店1500余间。安徽交控驿达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东光表示,将积极主动与外贸企业开展交流,开放服务区销售平台,简化准入流程,为适合服务区消费场景、适销对路的优质外贸商品进入服务区提供充分便利。
总体来说,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政策集中在开放流通渠道、提供绿色通道、共同开发产品、做好运营服务等方面。
根据省商务厅相关部署,眼下重点开展“六进”行动,即积极支持外贸产品“进商场、进超市、进电商平台、进商业街区、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力帮助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以联盟形式凝心聚力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并非权宜之计,当然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省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内外贸企业协同作战。4月19日,徽派企业商贸流通合作联盟成立,立足国内市场,目标是推动安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在省商务厅的指导下,徽派企业商贸流通合作联盟由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发起单位,与安徽省有关行业协会、相关内贸流通企业等联合发起成立,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选联盟理事长单位。
据了解,徽派企业商贸流通合作联盟会员单位共300余家,覆盖了百货、超市、商业综合体、酒类、医药、电商、餐饮、住宿、家政、农产品流通等诸多领域。旨在整合商贸流通行业资源,搭建业务工作交流、行业互动发展、业态融合发展、保障要素聚合的专业性、综合性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共享、交流合作、互学互鉴,推动安徽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2012年以来,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跨2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24087.7亿元,总量从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9位。
我省本土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是我省外贸企业的主场优势和应对国际市场风浪的底气所在。
从当下扩内需、稳外贸等重点经济工作来看,徽派企业商贸流通合作联盟的成立将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提升我省商贸流通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帮助外贸企业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的坚强后盾,我们相信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强化政策精准帮扶、发挥行业协会力量等方式,能够帮助外贸企业短期纾困、长期转型,加快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相关负责同志说。(记者 彭园园)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