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清晨的淮河蚌埠段,宽阔的水面映着朝阳,粼粼波光中货船缓缓驶过。岸边绿道上市民慢跑的身影,与远处起重机林立的临港产业园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画卷。8月25日,由安徽省委网信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此启动,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记者随采访团实地探访这座正从“跨河发展”迈向“拥河发展”的淮畔明珠。

大河重光:治理之功守护安澜画卷

站在蚌埠闸观景平台,但见28孔节制闸如巨臂环抱淮河,调控着上下游水位。“这里是淮河干流承上启下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流域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安徽省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李洁指着数字化调度大屏介绍,“通过科学预泄、精准调控,我们既保障防洪安全,更为沿线千万亩农田和城乡供水筑牢屏障。”

数据见证担当:2022年夏秋连旱期间,蚌埠闸为保供水,水电站累计停机105天,减少发电约1800万度,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90万元,却换取了16.58亿立方米的宝贵水资源。“每度电的牺牲,都是为了流域百姓的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李洁说。

下游642米长的鱼道工程成为生态治理的生动注脚。透过观景廊道的玻璃窗,可见水流通过58个隔板缓速而下,为洄游鱼类开辟生命通道。这项融入引江济淮工程的生态补偿措施,让鲢、鳙等鱼类得以逆流而上,维系流域生物多样性。

“靓淮河”工程更是蚌埠治淮的典范之作。蚌埠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侯延峰站在滨河公园观景台指向两岸:“通过切滩拓槽,主河道从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宽至500米,新增蓄水480万立方,终年呈现‘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气势。”工程实施以来年净化污水912.5万吨,淮河干支流水质持续改善,更为城市更新挖潜2.7万亩可增值土地。2023年,该工程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首个“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典型示范案例推广。

绿意新生:生态之变激活发展动能

临港产业园的蜕变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片53平方公里的土地曾长期戴着“行洪区”的帽子,2013年解除防洪限制后,迎来涅槃重生。园区相关负责人指着规划图介绍:“我们聚焦电子信息、非金属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现有工业企业50余家,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达45亿元。”

在弗迪电池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奥福科技园内,工人们忙着调试新设备。产业集聚度持续提升的背后,是生态优先的发展逻辑:集中污水处理厂、供热设施加紧推进,3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植入绿色建筑理念,26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建设工地上,塔吊正吊装光伏发电板。

向西15公里,中国传感谷正演绎着“绿智融合”的新故事。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无尘车间内,芯动联科技术人员正在检测高性能惯性传感器。“我们依托‘435’产业体系,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园区负责人表示,目前已集聚重点企业23家,形成从晶圆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窗外,中央创新园工地桩基轰鸣,这片2100亩的土地将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生态投入正转化为发展优势。蚌埠港中诚国际码头,集装箱卡车穿梭不停。安徽蚌埠淮河船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长春介绍:“2020年以来年均过闸量超6000万吨,是淮河流域通江达海的重要动脉。”今年1月上线的“皖航通”APP,让船民实现“不停船、不上岸”办理过闸,数字化赋能绿色航运。

脉动未来:文化之韵铸就城市灵魂

淮委治淮陈列馆内,1951年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苍劲有力。展柜中泛黄的治淮图纸、测量仪器,诉说着七十余载治水历程。“这是淮河流域三维数字沙盘,直观展示治淮工程体系。”讲解员启动按钮,灯光点亮整个流域模型,闸坝、水库、行蓄洪区相继闪烁。

馆内一组对比照片引人驻足:一张记录1950年洪水淹没农田的惨状,一张展现今日淮河安澜的秀美画卷。“淮河治理不仅是一部防灾减灾史,更是一部生态文明建设史。”陈列馆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完成升级改造后,新增的互动系统让观众可直观感受洪水淹没范围变化,理解治淮工程的深远意义。

文化传承在与时俱进中焕发新生。傍晚的“靓淮河”景区,市民在亲水平台散步嬉戏,滩地公园里儿童追逐嬉戏。来自河南的货船船长陈师傅告诉记者:“以前过闸要上岸排队,现在手机一点就办妥,等待时还能欣赏两岸风景。”淮河从过去的交通阻隔变成如今的生态廊道,文化纽带。

站在长淮卫大桥极目远眺,淮水东去,舟楫穿梭。左岸是千年淮盐文化的沉淀,右岸是传感谷的现代化楼群;上游船闸保障着航运畅通,下游鱼道守护着生态平衡。这条曾经水患频仍的大河,正成为滋养区域发展的幸福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文章,正在淮畔大地挥毫泼墨。(记者 张贤良)

编辑:徐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