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轻笼街巷,天长市“夜经济”脉搏便开始跃动起来。健康公园蒸腾的烟火气、天发广场热闹的市井狂欢、吾悦广场潮流与美味的完美碰撞……

“以前摆摊像‘打游击’,东躲西藏心悬着,现在有了‘根据地’,踏实多了!”近日,在天润城临时摊点群经营小吃的王先美说。今年54岁的王大姐,摆摊做手抓饼已有12年,过去曾是流动摊贩,最怕见到城管。自从天润城设立临时摊点群,她拥有了固定摊位。

如何平衡秩序与民生?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天长市的答案是:民生为本、服务为先。该市通过问需、问计于民,精准把握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平衡点,明确以建设“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将临时摊点设置与群众日常消费、灵活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将占道摊点这一曾经的“治理难点”转化为连接民生与发展的“幸福纽带”,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按此原则,天长市在非主干道、公园绿地周边、滨水空间、文化街区外围等区域,规划、设置10处便民临时摊点群。大型摊点群的选址则远离居住区,避免扰民。目前,市区在册登记早夜市便民摊点217个、“五小便民服务点”16个,涵盖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等,让市民生活便利触手可及,同时创造了500余个就业岗位。

市民潘万福在老天长中学西边巷口的便民服务点配钥匙、开杂货铺,每年有两三万元收入。部分摊点群更是巧妙借景,依托城市亮化、公园广场和景观小品等,成为天然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7月,我们向城管部门申请店外设置外卖点,1个多月时间,每天提供40余种菜品、营业额1万多元。”天长市荣誉大酒店餐饮部经理王二健说。该市推出“适度外摆”政策,在保障市容、交通、安全等前提下,支持并引导5家大中型知名餐饮企业,经备案后在店外合理区域设置临时外卖点,不仅为餐饮企业开辟了增收新渠道,更让市民便捷享受高品质美食。“我们计划推出‘分时经营’弹性管理模式,在部分固定区域推行‘早市—夜市—周末市集’轮番制,丰富多时段消费场景,将有限公共空间打造成‘城市餐厅’,提升城市活力。”天长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宝宁对记者说。

天长市城管部门与摊主签订《规范经营承诺书》,督促铺设防油布、配备垃圾桶,做到“定点限时、摊收场清”,并建立摊点微信群,让入摊业主互相监督、共护秩序。同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开展消防演练,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全天候、全方位守护安全。“管理+自治+引导”,有效避免了传统管理方式引起的冲突。摊主们感慨地说:“摊位干净了、秩序变好了、顾客增多了,规范管理让生意更红火!”(记者罗宝通讯员魏纪兵张文清)

编辑:刘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